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校企合作发展动漫专业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发展动漫专业模式探讨

日期: 2007-12-21 23:25:50 浏览: 12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州技师学院 牛继来

摘要:动漫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漫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很好的学科发展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是一种又好又快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企合作;动漫专业;人才培养
近几年,动漫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此也带来了社会对动漫人才的大量需求,各类职业院校顺应形势需要纷纷开设了动漫相关的专业。那么怎样开设好动漫专业是当前职业教育重中之重的问题,只有保证动漫专业合理科学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动漫人才。经过反复实践调研,我认为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动漫专业是有效途径。
一、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动漫产业这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政府政策及产业界高涨热情是分不开的。200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由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等10个部门组成,文化部为牵头单位,研究拟定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十部委的目标,是通过政策推动,打造若干个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动漫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针对动漫游戏产业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目前,在我省南京、苏州、常州、杭州等地,地方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地建立了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突出了政府在动漫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动漫产业市场巨大,中国有超过3.5亿的青少年观众,拥有全球最大的动漫目标消费市场。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消息显示,仅国内卡通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预计2007年市场需求规模达130亿元。未来3年,整个动漫产业市场呈现年均1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将达到7000亿元的规模。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市场机遇中,优秀的动漫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各地职业院校纷纷开设动漫专业,加大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投入,动漫专业的开设一是能为我国动漫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为缓解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动漫产业呈现“跃进式”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内动漫产业链还未构建完整、尚未实现盈利的前提下,风起云涌的动漫产业遭遇诸多成长的“烦恼”,产业发展的难题亟待破解。其中之一就是动漫人才紧缺,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动漫产业需要创作人才、制作人才和经营人才三大类。对于一个成功的动画企业来说,前期的创意研发和后期的经营开发要比中期的加工制作更为重要,利润空间也更大。从整体上说,中国缺乏优秀的动漫人才,尤其是创作和经营方面的人才。优秀的动漫编剧、导演以及动漫剧本依然比较稀缺;从产业化角度看,更缺乏战略策划、资源整合、创新赢利模式的经营人才,这也是无法形成产业链和缺乏赢利能力的原因之一。所以动漫人才的培养是动漫产业的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职业院校是动漫人才的培养基地,动漫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将至为重要。
二、我院动漫专业发展的前景
根据当前形势,我院今年开设了影视动漫专业,专业有中级工和高级工两个工种的培养计划,专业培养层次合理。今年是我院第一年开设动漫专业,在此以前学院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准备工作,首先于去年九月份,由学院与信息工程系研究决定选派我与另外一位老师在南京一个影视动漫培训机构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动漫学习,除此之外,学院还向已经开设该专业的兄弟院校虚心取经,学习其开设动漫专业的成功经验。其次,学院积极拓展与企业联合办学,与南京网巨软件公司联办动漫专业,网巨软件(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数码动画的公司,在数码动画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成绩,我院积极引进公司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给学院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为学院的专业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不仅提高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就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我院动漫专业发展前景呈良好趋势。
三、我院动漫专业校企合作的优势
在我院动漫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与网巨软件(南京)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办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合作方式是由我院负责招生开办动漫专业中级、高级班,学制三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书本费和住宿费自理,网巨公司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推荐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学院严格按企业用人要求培养技术人才,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参与教育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开展长期的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和动漫产品开发等工作,实现学院与企业的同发展,所以开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我院动漫专业校企合作它的优势有两点:
1、我院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整体能力,扩展学生就业的渠道
与网巨公司合作办学首先可以使学院增加对外交流的途径,了解社会和行业实时状况。学院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桥梁,通过他们联系更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组织,不仅扩大了信息接收范围,还增加了学院在本行业的知名度。此外校企合作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有效方法。学生能更早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进入职业角色,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加其职业凝聚力。
校企合作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管理、技术优势,为职业教育“锦上添花”。我院动漫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成功经验,尚有一些较难胜任的实习教学任务。而企业有较多的实习机会,先进的专业技术以及有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这些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更主要的是学生能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参加技术训练,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还受到了职业能力培训,掌握了未来所从事职业 (工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增长实践经验,为将来求职和适应企业环境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学生尽快成为熟练的技术人才。
2、我院校企合作以市场为依托,同时也为社会、企业服务。
学院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有效地使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行业的用人标准相结合,尽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
职业教育是为行业服务的,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化,市场对人力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我院作为人才供给方,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增进了行业与学院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为企业、社会培养出真正的职业人才。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实行科研和教学并举,学校将智力因素和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知识与技术的创新,甚至成为企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基地与依靠力量。这对一个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而学校在此过程中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正如江{学}泽{海}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四、我院动漫专业校企联手,打造社会所需实用动漫人才
利用动漫专业校企合作的优势,我院与网巨公司联手打造实用的动漫人才。
1、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制度化、规范化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主管部门制定的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指导和引导学院和企业进行合作,并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院和企业合作。其次,我院信息工程系和网巨公司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一是由专门人员负责协商、协调校企合作事宜;二是由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实施和研究;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请企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介绍行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介绍企业用工需求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用工信息,提高就业质量。
2、改善学院软、硬件设施, 优化教育资源
(1)校企共同制定正确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课程体系合作为动漫人才培养提供了“领航灯”,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市场经济对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需求,从而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2)企业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使学院的教学方式逐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转化,对教学改革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3、请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方案(计划)的制定。
以往,信息工程系都是根据教务部门的教学计划文件制定我系的教学计划,容易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要求不对路。校企合作首先是教学方案(计划)的合作,根据网巨公司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设置动漫课程模块、体系,规定需掌握的技能,设计教学进程,制定考核办法。同时,还要加入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经验。这是校企良好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4、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课,派教师到企业考察。
企业技术人员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有实际生产经验掌握新理论、新技术,请他们到我系兼课,弥补了教学上的不足,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他们兼课不仅讲专业理论和传授操作技能,还带来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为学院中坚力量的教师,我院教师不仅要懂教学,还要懂生产。学院派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学习、参加生产实践,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到企业要充分了解熟悉企业的生产、技术,这有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专业建设,有助于我系和学院的发展。
可以预见校企合作模式是我院动漫专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出路,也必将会为社会、企业输出大量合格的动漫人才,为动漫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https://www.jxedu.net.cn/cms/dyxjx/view.php?id=5019575
[2] 职教畅言:“校企合作”如何持久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7-6-21,第4版
[3] 冯淑玲.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初探.北京教育与职业杂志社,2007-7,P72-P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