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浅谈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日期: 2008-1-12 14:23:52 浏览: 10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州技师学院 路标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相当普及,原有的计算机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市场分析、对教师的要求、合适的证书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计算机职业教育走出困境有所帮助
关键字: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定位
正文
目前,国家正致力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教育的现代化首当其冲,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劳动大军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毋庸置疑,计算机教育是现代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各职业学校计算机类课程已基本上涵盖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甚至有的班级每学期都有不止一门计算机课程。从表面看,计算机职业教育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但从实际上讲,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切身感受到一些问题,现就将自己的想法归纳如下:
一、 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一般都具有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课或考查课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相提并论;而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课则比较繁杂,如我们学校开设过Visual BASIC语言、微机维护维修、操作系统、微机原理等。多年来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基本上是凭着教师的能力或热情进行的,教学上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一方面,所开设的计算机课大多数学生学都只学了一点皮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还造成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计算机人才却很难找到,使学校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十分被动。本人很早就参与了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目睹了本校计算机专业从无到有,再到逐步走向正轨的全过程。学生学完之后很多人抱怨没学到东西,因为到具体工作时还经常什么都不会干,用人单位也有着同样的不满,甚至有过议论说我校的三年制的中职计算机班的学生动手能力还比不过人家一两个月的培训班的说法。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 如何定位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的问题,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难度较高的语言课,如C++语言;
2、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职业学院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做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象开发其它产品,只有少数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竞争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但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它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
而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等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理由是:
1、职业学院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2、职业学院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计算机语言,要有相当的数学基础。尤其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不但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为了开好微机原理课,往往要开设足够课时的电工基础课、电子技术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学生实际接受起来又很困难。因此上这些课程时,教师差不多是在自言自语,下面除个别学生听课外,绝大多学生既无心听也听不明白。
3、现在不少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都是由于过于偏重理论造成的。例如:计算机语言从面向过程过渡到面向对象,对高级程序设计师来说是大大的提高了开发软件的效率。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恰恰相反,学习计算机语言更难了。比如Visual C#,作为教师确实感到比Visual BASIC好用,但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尤其Visual C#里的新名词,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摸不着头脑。
三、课程的设置
上述观点中前者是站在学科的角度,而后者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本人倾向于后者,也主张“学以致用,急用先学”,但并不能简单地把识分为有用和无用。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那个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自然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
那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 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
通常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法里,因材施教是非常高明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事实上,真正实现起来十分困难。首先,不可能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其次,也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定一套教材、试卷及其相关的资料;再次,不可能找到适合每个学生性格的老师,何况学生的天赋和兴趣也未必就是确定不变的。传统的教育理想是力争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专家、学者,如此等等,传统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后使之成为专家学者之类,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才计划只能由他自己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并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去适应和修改。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是没有学生的教学,教学的对象本来是学生,但却常常把学生“关在了门外”。学生成绩好,自然是老师教学有方,而学生成绩不好或无心向学,是由于学生的素质差。至于开什么课,最好先了解一下他们报计算机专业目的是什么。就象饭店老板先问顾客想吃什么,然后才告诉顾客饭店有什么菜。当然开饭店和办学校毕竟不同,但他们有些方面是相通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当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他们的创造力便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迸发出来。
(二) 市场分析
课程设置确实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但我们并不是在办兴趣班,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受不受欢迎,因为我们是职业院校。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是市场。但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呢?课程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就是怎么样把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就如一个商店,必须考虑顾客需要什么,而不是我这个商店有多少货物。这一切,单纯的争论是无法解决的,而是要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的设置计算机课程。
通过一段时间人才市场发布的有关信息,及网上招聘的情况,归纳出企业主要的需要如下:
1、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信息管理、硬件维护某一方面较深的知识和技能;
2、具有计算机、人际沟通和市场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些需要当中,大企业往往分工较细,比较注重一线员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则往往要求一线员工是多面手,希望员工能同时满足几方面的需要。
从调查结论分析,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必须掌握以下核心知识技能:
1、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微机操作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办公数据库的应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美学知识技能,网络技术与Internet、快速准确的文字录入与处理技能,同时随不同专业在某方面进行加强。
2、用人单位的行业知识。
3、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经营分析、管理软件应用开发、企业管理知识技能。
在这些知识技能体系中,前两项属于基础层次的需求,侧重于上岗应用,第三项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侧重于管理应用(多为小企业的用人要求)。
(二)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并不是百宝箱,学生要什么就有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教师就可以教什么。作为计算机教师,肩上的担子也相当沉重。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对计算机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每个计算机教师都要面对高速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学会动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市场,否则他们所教的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
但有些人并不认为计算机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师有什么不同。其它学科教师12节满工作量,计算机教师自然不能例外。计算机教师需要知识更新,其它学科的教师知识同样需要更新。对计算机教师不理解,也许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了解还停留在较底层次上的原因。实际上因为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差不多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四)合适的证书
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怎么才能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有的职业学校为了证明自己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参加由国家人事部、电子工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或劳动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此作为横向对比的依据。如果是为了排座次,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由于通过率低,把关严格,确实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思路不是为了应用,所以通过率低,试题也以程序设计、算法、理论为主。至于等级考试,相对于计算机水平考试容易一些,也选择了模块化的发展方向,但缺乏时效性,不少内容如:DOS、FOXBASE已经过时。还有如微软认证、ADBOE公司认证等,权威性、实用性确实是不容置疑,但费用太高。
那什么考试证书“含金”量高、又具有实用性、时效性、模块化呢?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重在考核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侧重专门软件的应用,培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相关软件能力的劳动者。在考试管理上,采用随培随考的方法,不搞全国统一时间的考试。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向社会公开考题和答案,不搞猜题战术,以求公平并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应定位在: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而课程的设置则应依据:学生、市场、教师、证书四个方面科学地进行设置。基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职业院校学生应定位在面向操作第一线,具备向部门主管发展潜力的层面上,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突出计算机维护、操作、应用能力和某专业基础知识这几方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