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音乐鉴赏教育的延续和拓展

音乐鉴赏教育的延续和拓展

日期: 2010-4-1 10:48:18 浏览: 9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进入新世纪以后,高中音乐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论是教育观念的变革,还是课程内容的构建,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些成果不是少数专家的发明创造,而是人们对长期教改实践的总结。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笔者发现这门新课程是20世纪末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中音乐鉴赏教育的延续和拓展,并生动地验证了音乐教育沿着科学发展观道路前进的轨迹。
(一)音乐鉴赏教育地位的确立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教育。它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既是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它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深化、整体素质的提升等,都具有承前启后的功效。长期以来,普通高中都承担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但这仅仅是其培养目标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更重要的潜在内涵是以育人功能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作为具有人文素质修养和美育内容的音乐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没能够进入普通高中教育,这应该说是历史的不幸和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原国家教委终于在1994年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次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将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作为这门课的两部分内容。因此,概括起来统一表述其教学目的,则主要突出了“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美术)教育之中”等教育观念。大纲还根据音乐作品、音乐知识、音乐要素、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的学习要求,确立了7首必选曲目(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3首),48首参考曲目(中国作品29首,外国作品19首),并提出了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等具体的教学要求。
欣赏音乐是人类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它的人文品格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它的美学内涵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折光。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聆听、品味,不仅可以获得感官的愉悦和享受,而且还能使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对广大青少年来说,音乐欣赏不仅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指导思想,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艺术欣赏课中音乐欣赏的开设,不仅填补了长期以来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空白,而且还突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特征。此外,在开创高中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因为在师资、设备和教材等方面的困难相对容易解决,所以应先从音乐欣赏切入。
总之,在开创高中音乐教育时期就应确立音乐鉴赏教育的首要地位,这样,不仅抓住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重心,符合高中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而且还突出了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为以后的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历史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二)以音乐鉴赏为基础模块的高中音乐新课程
时代在前进,观念在变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音乐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本世纪初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系统工程中,高中教育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也加快了音乐教育前进的步伐。其标志性的亮点就是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正式课程,并公布于普通高中的教学计划之中。
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之后,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很快问世。这部新世纪诞生的教学文件,蕴涵着深刻的理念变革和创新,它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等原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增强创造意识和理解多元文化等具有创造性的理念。而在内容标准等具体教学实践方面,则发展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大模块。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单一的音乐欣赏拓展为音乐鉴赏等六个部分,这无疑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但这种跨越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其一,初中阶段的音乐新课程已经确立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元内容,进入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必须与之衔接,以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其二,音乐的存在价值是通过感受、表现、创造等途径来实现的,仅有聆听感受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抑、阻碍了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不符合审美教育的目标,也不是全面的音乐教育。因此,必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天地。其三,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强烈地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全面的人文素养,多元的音乐文化教育是时代的需求。因此,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的拓展既有合理性,又有必然性,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可喜成果。当然,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并不是各项内容简单的“大拼盘”,而是在以音乐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对相关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与有机结合,是将音乐艺术的创作一表演一鉴赏等三度创造过程,从而化作音乐学科最本质的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一歌唱、演奏一创作。在此基础上,又延伸了与相关艺术的联系,构建起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这种多样化的选择既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需求,又体现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时间安排方面,还不能平均分配课时,而应做到有主有从,实现重点突出的有机整合。例如,在本课程的学分管理上,音乐鉴赏的学时为36,学分为2,而其余五个模块仅有18个学时,1个学分;音乐鉴赏为必修,其它五个模块可选修一门。这些安排都充分说明了音乐鉴赏是本课程的基础模块,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重点。
(三)音乐鉴赏教育的延续关键在于拓展和前进
从高中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可以清楚地发现音乐鉴赏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这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发展模式是经过长期教育实践验证了的。但是,对音乐鉴赏教育的认可和延续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经验和成果,而是在认识和实践环节上都有所拓展、有所前进。
首先,新课标将“音乐欣赏”更名为“音乐鉴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理念更新。尽管二者的存在方式都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音乐欣赏也是音乐鉴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后者却包容了在欣赏基础之上的鉴别、评价,是融入了更多理性思维的审美活动,将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纳入了教学目标中,它既体现了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也突出了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高中学生,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其次,这种延续和拓展还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材曲目上。根据音乐艺术的多样化,根据课时的相应增加等变化,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音乐鉴赏教育内容也更加丰富、充实。例如,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介绍、中外通俗音乐发展简况和作品评价、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等内容,过去的音乐欣赏很少涉及,而在新课程中都有所增加。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此外,面对当今计算机技术在音乐方面的应用和普及,音乐鉴赏课还增加了帮助学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的内容。所有这些,都充分验证了今天的高中音乐确实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课程”。
在当代教育中,高中音乐新课程也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在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新课标里,“感受与鉴赏”是内容标准的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从一至九年级,感受、鉴赏音乐的内容不仅是审美教育的核心,而且还与表现、创造等学习内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以鉴赏为重点的音乐教育既是对初中毕业生音乐的爱好的进一步升华和强化,又是对音乐审美教育和整个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提高,具有鲜明的承前启后特征,其价值意义自不待言。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教育是音乐新课程建设的重点与核心。我们必须在过去单一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上,尽快进入以音乐鉴赏为基础的新课程实践中,以确保教学紧跟时代,并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