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业教育对我国新型学徒制的启发
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4月27日,期盼的美国培训终于成行,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中美职业教育的巨大差异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各种感受也随之而来,或质疑,或赞叹;或排斥,或接受……。在中美职业教育现实比较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是非常残酷的,但经过思考后所得到的启发也是前所未有的,成为此行最大的收获。
谈到启发,最深刻的莫过于教育理念,比如美国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梦想,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要求学生适应现实;采用扬长式教育方式,通过一件事或一个项目的成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而产生不可估量的能量;学生的学习完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比任何以功利为目标而引发的动力更为持久;以成长为目标比起以成功为目标,过程的努力比结果有更多意想不到收获;关注学生能走无限远的路而非眼前一科成绩一次择校;对学生来说,教育的精髓是忘记了课堂上教的所有内容之后沉淀下来的那种称为能力的东西等等。这些理念,根植于美国的具体国情,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对此研究越深入、思考越深刻,作为镜子就越明晰,就能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启发我们根据我国国情设计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这次美国之行,能近距离的接触,使我得以详细了解加州的教育体系,感触颇多。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以及加州社区学院三个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子系统组成的教育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加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得益于加州政府通过立法而得以实现的顶层设计。我们一行中国技工院校人都是怀揣着学习了解美国职业教育的想法而去的,但实际上在美国加州并没有看到我们希望看到的已成体系的中等职业教育,只有社区学院类似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说,美国加州并无我们所提的职业教育,或者说有也是不成体系的职业教育。但是我们又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职业教育在各层次校园里无处不在,总是发生在身边,只是不那么明显,没有“举大力发展”的轰轰烈烈而已。在我们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美国加州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没有围墙的校园与创新教育、在国内并非优等生读完社区学院可直接“流动”到加州大学读大三的转学机制等等,不正是我们现在正在不断探索、“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事吗?不正是我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的要求吗?
15天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以我们熟知的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来探究、比较美国加州的职业教育,除了有上述美国职业教育“不成体系”的印象外,美国加州各类学校中职业教育有着强大广泛的社会基础也给人有深刻的印象,而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更具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美国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由多个不同部门承担的社会职业教育系统。在加州这一系统表现在设有门类齐全、相互衔接的具有职业教育功能的院校、研究所和各种规模、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项目。
比如在美国加州有很多由政府或其他机构资助的专门负责收集、分析、反馈职业教育信息的机构,这些机构或在校内,或在校外,主要收集关于未来产业的相关信息包括对未来产业的预测信息和相关部门的政策调整信息;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如新的市场需求,新的商品开发以及资源分配走向等;持续观察原有经济的动态,如跟踪行业发展和劳动力需求;调查学院与行业发展的一致性状况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含有行业发展现状、职业发展现状、劳动力需求现状、相关社区学院的教学现状、学院应对各种挑战的措施、结论和建议等内容的报告。报告提供给各院校。各院校接收报告后一般采用如下信息反馈措施,即开设新的课程、为相关咨询人员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建立或拓展校企合作对象、向相关企业推荐毕业生等等。美国加州就是通过这样机制,有效地加强了职业教育院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职业教育院校的自我调节与自我发展,保证了劳动力的发展、技术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的拓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美国多校区大学系统体制的流行,始于1960年代加州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方案的推动,在加州大学系统前总校长克尔等的大力倡导下,很多州先后整合其高教机构形成各有特色的大学系统,而加州是美国经济、人口的第一大州,也是美国教育的第一大州,所以加州大学系统模式也被教育学者视为美国大学系统的范例。
1、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加州公立大学分UC系统、CSU系统、社区学院CCC三个体系。三个体系分工不同,UC系统主要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系统致力于培养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拥有众多美国顶尖的研究生专业,每年培养的博士占到全美的7%。CSU系统主要是教学型大学,致力于对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其中只有部分大学设立研究生院,是美国最大、最具多样性、最具广泛性的大学系统,与加州大学相比,接收的社区学院转入的学生要多很多;而社区学院CCC主要致力于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学科教育,是一个多样灵活的体系。这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让美国的教育各个层次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形成各自特色,全面开花。
2、学分互认转升学方便。社区学院为2年制大学,学生在社区学院完成大学前两年的课程,由于美国加州的大学教育前两年(通时教育),所以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社区学院的学分互相承认。社区学院办学模式非常灵活,包含转学教育、职业教育、一般教育、补偿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几方面。全美有46%的大学生在社区大学就读,其中学分制与非学分制学生各占一半,63%为兼职学生,37%为全职学生。美国社区大学对本地学生免学费的制度,目前也在积极推进。
美国社区学院主要提供两大类课程,通识教育的学分课程和职业培训课程,这两种课程的选择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走向。如果在社区大学选择了通识教育的学分课程,学生选择具有转学导向的副学士课程,和四年制大学本科前两年课程完全一致(当然还提供其他选修课程),两年后可凭GPA成绩申请转入四年制大学,包括全美的各类顶级大学,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均接受从社区学院转入的学生。社区大学也提供以职业培训为导向的课程,可以选择在社区大学接受职业培训课程,学生接受专业训练,两年后获得副学士学位,直接就业,毕业后成为技术性人才。除此之外,社区大学还提供第三类课程,即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是一些非学历教育课程,是针对在职人员和社区居民开设的,类似我们的继续教育。我们可以看得出,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与我国的高职高专的教育模式迥然有别。
社区学院和转学录取体系,被称为美国教育成功的“秘密武器”。美国的教育理念认为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他们将社区学院的课程体系,同四年制大学本科课程匹配,让学生所修的学分能够互相转换。所以,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体系,承担着美国高等教育中基础课程教育工作。社区学院与其他四年制本科大学有保证转学协议。比如,圣马特奥学院就与伯克利大学、州立大学等大学有保证转学协议,有很多的副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转学去四年制大学继续深造。
3、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教学结合岗位职业的需要,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使教学面向生产建设实际。校外实习强调顶班劳动和实际操作,强调结合工作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能够互相结合融会贯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上岗的适应能力。
4、选课上课方式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课程修学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并不固定,而是可根据自己的学力和目标来进行选择,所以大部分学校都不存在“班”的概念,因为同一届、同一专业的同学,同一学期选的课并不一样。前两年选的课程一般是非专业课,不分专业,等到在校过程中发展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上课的时间,选择哪个老师也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这样更有灵活度,以便于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
我们一直致力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致力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对接地方产业的发展。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始终达不到满足企业、未来产业及学生成长的需求。这与我们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关。我们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还停留在分散式各自为政式的状态,主要以各职业院校和有关政府部门自我评价、自我审计和评估为主,从招生选拔、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到教学考核,完全在一个相对“自我封闭”的系统内运行,缺乏职业教育行业外的监督和反馈。政府重视程度也不高,导致各类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督导随意性大,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显得非常薄弱。没有用人单位参与设计的人才培养质量督导指标缺乏科学性、客观性,人为成份较重,对教育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此外,信息采集不广泛,准确性差,以至于缺乏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并能够全面地做出评价的客观数据,从而不能有效地诊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如果能借鉴美国加州的做法,从省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建立职业教育信息与反馈机制,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反馈,从而增强整个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系统的自我纠偏、自我优化、自我完善的功能,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我们在探索实践“企业新型学徒制”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和吸收上述经验,统筹发挥好政府、企业和院校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构建的体系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1)可以尝试学分互认制度,让“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生也能有一个更好的上大学、上名校的机会。从培训交流情况来看,从社区学院转入大学的学生普遍比较优秀,他们更懂得机会的来之不易,学习的劲头更高涨。
(2)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创造能力。美国的教育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美国的教育中随处可见的讨论室、社团活动室、赛车或者动手制作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创新、创造。我们的教育恰恰缺少自我学习、创新、创造的能力。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更多的放手,让学生的思考、想法付诸实践,教师引导,以项目的形式完成。
(3)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灵活的选课、上课方式。“企业新型学徒制”前两年的通时教育,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相类似,方便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专业及方向。通时灵活的选课、上课方式,更让学生有效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学生由让他学变为他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