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221”任务驱动法提高实训课实效的探究——以《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实训课堂为例

“221”任务驱动法提高实训课实效的探究——以《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实训课堂为例

日期: 2020/11/2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苏艳林

摘要: 社会对理论与技能共同掌握的“终身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提高实训效率,如何将理论教学巧妙、合理地贯穿到每一节课里,又如何兼顾维持良好的实训课堂纪律,这些是每一位在一线教学的职业专业老师一直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221”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引入《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每个组别分别展开不同的任务,充分调用组长和实验室管理员的职权来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和自主学习,创新实训课堂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提高,实效;任务驱动;
  
   一、 社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转变
   当今的社会发展迅猛,企业科学技术、设备工具更新迅速,导致企业需求人才从“专才”向、“终生学习”、“自主探索学习”、协同合作等“复合型”人才转变。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以及入职后自身职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发展,中等职技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过硬的综合技能和“终生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一直以来中职实训课堂教学目标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大多数教师在实训教学时往往忽略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进入岗位后出现“营养不良”(理论知识严重缺乏)的情况。新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训教育目标应该调整理论与技能的比重,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发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功能,同时也为学生“终生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打下夯实基础。
   二、 “221”任务驱动法提高实训课实效的模式
   “221”任务驱动法实训教学模式是指授课教师、实验员、学生小组组长三者在课堂上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模式,其中的一个“2”指的是任课教师组织两组学生进行“2”个新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任务;另一个“2”指的是各个小组组长组织和指导组员完成在手机教学APP上发布的“2”个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测试(考试);“1”指的是实验员组织学生完成“1”个技能考核任务。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通过合理安排多个任务,使学生紧紧围绕这几个任务,进行实践、学习、考核和测试,发现问题的和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从而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并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221”任务驱动法提高实训课实效的模式框架如下图所示:
  

“221”任务驱动法提高实训课实效的探究——以《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实训课堂为例

   221”任务驱动法提高实训课实效的模式
   三、实训课堂开展“221”任务驱动法提高时效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绝大多数实训课的教学设备、实训室工位数量有限,工位与工位之间的场地也有限,当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时,能够近距离观看学习的学生一般只能8人左右,其余无法近距离观看教师操作的学生无心学习;因课程时间安排原因,导致学生训练时间不够,技能无法学习到位,未安排到学生,课堂纪律涣散,自律能力较差,常做一些与学习毫无相干的事,比如嬉戏追打喧哗、聊天、偷偷玩手机,“串门”其他实训室操作其他设备等,导致教师对课堂管控十分困难。
   因此课堂采取“22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多任务交叉进行教学和考核的方式,充分利用好课堂内有限的时间、场地、设备和工具等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的学习,巩固了学生实践和理论的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加强了课堂纪律,让更多“闲置”的学生加入到学习来,形成人人有事做的实训课堂局面,减少还没安排到训练和考核的学生嬉戏追打喧哗、聊天、玩手机:“串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培养学生自信心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中等专业课程体系中以机电设备与维修专业的《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课程为例,探究“221”任务驱动法提高实训课实效的教学模式,推动 “221”任务驱动法在实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四、221”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实训探索
   1 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现状
   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涉及设计机械设备拆装、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公差与配合和材料学等多个知识和技能,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的机电设备维修部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业、工厂、社区、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可以说就业广泛,发展前景好。
   2 在“221”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中的《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机电诊断与维修技术》包括机械零件失效的模式及其机理、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的大修、典型设备的修理六部分组成。机械零件修复技术包括热喷涂和焊接技术、电镀修复技术、粘接与表面粘涂修复技术、表面强化技术,而在学习《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这门课程之前,学习了《焊接课程》、《钳工课程》、《机械基础》课程,因此机械零件修复技术可以选择简单复习教学,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的大修、典型设备的修理是作为设备维修维修人员在工作常用到技能和知识,因此,这四大模块的知识与技能可以作为教学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
   “221”任务驱动法利用实训项目、理论教学任务与测试、技能考核等多任务交叉进行,每一项实训项目用相互关联的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信息化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以各种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应用实践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视频教学和动手实践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为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技能探索学习的能力。
   五、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研究
   在《机电诊断与维修技术》实训课中,采用“221”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设备维修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单个任务驱动法是实训课堂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多任务驱动交叉实施的教学方法比较少见,在实施在在“221”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的实训项目存在相关联,因某个设备、工具或者工位的共同轮流使用而耽误实践教学进展
   2.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接受能力不够强,为能够跟上多任务交叉进行的步伐,拖延组员实践与学习,导致组内成员学习积极性低落的现象。
   3.学生主动性与自控不强,在理论知识自主学习和测试过程中表现不佳,使用手机不是学习的途径,变成娱乐的途径。
   以上问题如何避免,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现有的实训设备进行科学的规划;其次,任课教师、实验员、各小组组长三位“统领者”合理地协调合作,严格把控各自所管辖的任务中的教学情况;最后,教师要掌握每个任务每个组的学习情况和每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课堂规划。
   六、结束语
   总之,在实训课堂教学中采用“221”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实训时长、实训内容、实训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上都比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更有优势,它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竞争力和学习力,不仅如此,延长了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实训项目训练的时长,让学生学得更加深入彻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顾容 张东STEM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传感器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应用研究[J]. 科技论坛.2019.09.132-133
   [2] 黄智明 陈小娟.职业浅谈中职学校专业实“商务模拟公司会计综合实训”模式在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析[J]现代信息技术.2018,2.
   [3] 吴翠均.深入探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中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创新应用2019)29—0146—02
   [4]刘济慧,邹二勇.深入校企合作提高数控实训教学效果的研究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