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规范设计实训课堂,提高实训效率——以《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实训课堂为例

规范设计实训课堂,提高实训效率——以《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实训课堂为例

日期: 2020/11/29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苏艳林

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堂往往由于实训设备、工具等条件的限制以及中职学生各方面的特征,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学目标完成效果不佳,且课堂纪律难以管控。实训课堂教学作为中职学习技能的最主要方式,提高实训课堂的效率十分重要。本文以《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为例,针对如何规范设计实训课堂,提高实训效率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实训课堂;效率;规范设计;
  
   前言
   实训课堂教学是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与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中职学校发展趋势越来越好,招生规模增大。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实训室设备设施一时跟不上,许多实训室课程安排无空缺,有些工位和设备甚至出现不同班级学生排队使用的情况,这导致了实训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手操作不积极,课堂纪律涣散,课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的产生。实训课堂的高效关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关乎其能否顺利毕业与就业,所以专业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宗旨,综合其他因素,完成新时期中职高效实训课堂的设计。本文就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训课堂教学为例,进行高效实训课堂的规范设计思路分析与研究。
   一、研究中国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面向未来,研究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对高效实训课堂的规范设计提供最有效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根据近几年我国新兴起的教育教学模式、国家的教育发展政策和社会的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方面:
   1.信息化教学的广泛运用;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加普遍;
   3.教育培养目标转向能力培养为主;
   4.学生的培养更加个性化;
   5.学习更以学生为中心;
   6.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7.“就业导向”转“升学导向”。
   综上所述,增添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投喂式”转“引导自学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等模式的课堂设计应该在新时代的高效实训课堂体现出来,教育发展趋势也要求教师转变原有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学“演员”向教学幕后“导演”转变。
   二、研究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研究主体的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的特征,找到恰当的实训教学模式 ,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为进行高效实训课堂的规范设计提供了有利基础与前提。通过几年来对中职学生实训课堂的关注和研究,发中等职业学生有以下表现特征:
   1. 学习自信心不强 中职学生的智力并不低于高中生,但由于家庭教育、周围环境以及被教师忽略等因素的影响,被各种考试“淘汰”,于是在学习上出现自卑、畏惧,恐学等表现。
   2. 学习主动性不强 惨遭升学“淘汰”后中职学生在心中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无论怎么学“都那样”,于是出现不积极完成训练任务、不进行技能考核、不交作业的现象和“无所谓”的心态。
   3. 耐性与定力不强 由于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进行学习时,中职学生产生无法自控的心理,在课堂上专注听课的时间不长,当出现听不懂,学不进、记忆困难时,导致情绪低落,睡意便如“滔滔江水”汹涌袭来,意志力不强的学生便“接二连三”的倒下,长期如此,恐学、厌学以及自卑焦虑的心理加剧。
   4. 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一直以来,中职的实训课堂的教学也是重实训轻理论,但当学生课堂实训过程中遇到难题无法进行时,需要理论知识的进行指导,学生因理论知识储存缺乏而无法继续解决难题。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学生肯定遇到在学校课堂上没见过的“疑难杂症”,学生需要的进行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来探索解决的方法,因此实训课堂理论知识需要加强。
   5. 对电子产品依赖强 由于信息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信息设备已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学生早已熟悉使用,甚至出现依赖的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使用信息产品不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而是进行游戏、娱乐、社交等活动,夜间手机没电了才不得不休息,白天课堂上“低头族”、“趴下汉”也是比比皆是。
   6. 动手操作能力强 中职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教学部分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时候教师教学演示还未结束就“欲欲跃试”,有部分学生还会拥有“无师自通”的天赋。
   7. 对课堂测评分关注度高 积极参与课堂考核、测试的学生会关心自己的评分结果,而在教师的鼓励或者“驱动”下完成的学生对自己的评分也是很关注。
   从以上中职学生特征分析可以的出高效实训课堂的设计从激发学生自信心和主动能动性的方向出发,以短时的分段式教学为主,适当增测评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激励和吸引学生。
   三、研究课程
   实训课堂内容设计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明确课程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例如我校《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要求学生学习课程后能够从事机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工作岗位。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掌握普通车床的机械结构、功能
   (2)识读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3)掌握机电设备故障分析知识
   需要进行实践的实训项目有:
   (1)机床电路检测与与调试、
   (2)液压千斤顶拆装、
   (3)数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4)车床的轴类零件、刀架尾座、溜板箱、车箱的拆卸与安装
   该课程总共102个学时,每周三次课6个学时,主要是培养职业岗位中的行业规范意识、安全用电意识、与人合作等素质。我校机电专业学生在学习《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课程之前,完成了电工基础、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的学习,还与液压技术同时进行教学,后续还会学习《数控编程与加工实习》、《机器人应用技术基础》、《机加工实习》等实训课程.对于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保证“承前启后”,进行教学设计时,恰当的进行回顾学过的知识和拓展即将要学习的知识。
   四、研究实训室
   实训室的工位、设备以及工具是实训课堂的实施“硬件”,教学设计是实实施“软件”, “硬件”若要发挥最大作用,需要 “软件”巧妙配合来发挥和扩大其的功能。
   实训室所具备多少个工位、多少套设备、工具和参与实训学生人数,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进度、和任务安排等等。我校《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多数实训项目在实训时可以提供实践的工位、设备以及工具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人数,比如机床电路检测与与调试只允提供三台实训车床,数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只能提供一台数控车床,车床的轴类零件、刀架尾座、溜板箱、车箱的拆卸与安装等这些实训设备也只有两台,虽然进行分组教学,当一个组所有成员完成一个项目训练时,耗时很久,课堂效率不尽人意,未参与实践学生的课堂管理更是难以把控,若要赶进度,学生训练时间不够或者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来得及训练就进行下一个技能学习,难达不到实训目的。
   通过研究实训室条件,综合考虑实训效率和课堂纪律管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技能和保持课堂的井然有序,可以采取多任务同时开展的模式。
   结语
   高效实训课堂的规范设计,需要结合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课堂教学模式要遵循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以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为设计背景才不会被一直高速前进的社会淘汰。其次,要发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发动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学习力,所以研究学生各方面的特征,通过“投其所好”或“投其所善”,让在学生“投喂”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向“主动索取”的模式。然后,研究课程内容,必须面向就业选择教学内容,并结合课程前后所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做到“精准、实用、融会贯通”,避免“重复、过时”。最后,研究实训课堂实施的“硬件”,结合实训室设备条件,将不同的实训项目在允许的情况下分组同时开展,未安排参与实践的组员利用电子产品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借助实验室管理员、各组组长的力量来实施其他教学任务,让课堂充实起来。规范设计实训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洪容 覃智广 张锐丽.提高维修电工实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丝路视野,2011(6):179-181.
   [2] 陈健.职业浅谈中职学校专业实训课教学[J].2012,2.
   [3] 李长久.提高中职焊接实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 年 12 月第 23 期.21-22.
   [4] 沈璧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中等职业教.2009年 第8期:20-21
   [5] 王惠新. 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刍议[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9):87-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