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淡职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

浅淡职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

日期: 2008-1-13 0:28:16 浏览: 18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上虞市职业中专 应荣辉

摘要:针对职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并想方设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职校信息技术学生的教育质量,切实抓好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先导的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
关键词:职校 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既是一门本身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与其他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知识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到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作为现代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种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贯通的观念、一项宏大的学校之间“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又是与信息素养、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等新概念、新名词密切相关的教育理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现结合本人在职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谈谈这门学科的教和学。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要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计算机知识的局面中摆脱出来,把计算机知识融入到学生所能涉及到的各个信息领域中,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急诊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时,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既有基础性的特点,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算法、软件功能介绍等,又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刚接触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兴趣较大,原因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开始对信息技术产生一种畏难情绪。这种情形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职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原因外还有信息技术本身抽象而深奥的一面。因此,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兴趣入门,开发动力;设计任务,提高兴趣;情感互动,巩固兴趣。通过这些尝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学习态度,形成了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
1、兴趣入门,开发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内因之一。利用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兴趣、动机等学习内驱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古人云:“善始即功半”,对于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同学,重点应先放在键盘指法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以便为今后的汉字录入及计算机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开始上课时,由于练指法的内容比较枯燥、烦琐、讲解晦涩难懂,老是按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是单调和乏味的,如再要求指法正确,十个手指都用起来,练一会儿恐怕十个手指头都会麻木僵硬,酸痛不止,难以坚持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难保持长久。要把这课上好,就要活跃课堂气氛,采用金山打字通软件供学生们练习就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些软件有引导功能,并有实时测速和测正确率,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另外软件提高动画练习和游戏练习,画面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每次练习成绩都可以进行存档,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就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为了巩固基础,开展班级打字能手比赛,公开前十名的名单,以资鼓励,增加学习计算机的氛围。
利用文字聊天,这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可适当利用聊天工具进行聊天,如有些电子教室具备这项功能,但条件是必须用五笔,对于太慢的我们可以用剔出聊天室的方法进行惩罚,从而达到快速进行汉字录入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满意、愉快、喜爱的情绪,学生才愿学、乐学。我们都有这类体验,人逢喜事精神爽,干起事来有力量。学习也是如此,兴趣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
2、设计任务,提高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理论上实训操作与理论学习的时间比应是7:3。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更加提高。
如何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得更持久呢?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要靠教师搞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针对兴趣的层次和特点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控学生的兴趣层次,例如,在学习网络知识时,我事先调查有多少学生上过网,在网络中遨游时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随后我点击Internet Experlor,输入网易网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网站主页,然后我重点介绍了一些操作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我故意操作的快一些,以便让没有上过网甚至没有触摸过计算机的同学肯定产生一种急切上网的欲望,反应出一定的求知欲。之后我要求学生自行组队,相互讲述上网经验感受和经常浏览的网站。这样,不仅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亲身体验,而且通过学生小组形式互相交流上网的方式、方法等等,使学生的求知欲变得更强烈,兴趣更浓,他们就能利用所学知识,相互促进、积极思考,在相互交流中解释疑难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这种兴趣为创造性兴趣,它更具持久性、稳定性和自觉性特点,也保证了学生思维活动品质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情感互动,巩固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兴趣、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过程。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研究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情感,增强其学习信心,锻炼其学习意志,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课堂上和学生的谈话应和蔼可亲,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的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答错或不会的,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切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最后,让学生充满信心,对自己在上机过程中发现的电脑新功能或好的操作方法,能及时反馈老师,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教老师、教同学,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在互相教、互相学的教学氛围里学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学氛围轻松、愉快对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一个关键。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巩固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进而形成更大范围内的学生自主自愿互动范围。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擅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先导,是职校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随时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学习兴趣长久保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克松.信息技术环境下个别化教学模式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
[2]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