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制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本文重点论述了在制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以达到培养合格技术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制图教学 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科学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以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素质教育在制图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通用工种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它有自身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并和其它一些相关课程及生产实习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这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受到严重冲击,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原则,用制图的基础知识原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能力。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跟得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在人才济济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不被淘汰。因此,我们现有的教学必须依据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人才标准,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实现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
二、以德育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在制图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要充分挖掘教材,并寓德育于教学中,以教载德,以德促智。教学中通过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并有意识、有计划地以自然辩证法理论为指导,使学生领会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研究事物及指导实践活动。同时,将零件图、装配图等章节教学与工厂加工,人类生活融洽联系在一起,激起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机遇与创新,人类与自然中的必要联系,并逐步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在教学中还应结合本学科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立志学好制图课的决心,让学生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真正把以德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来完成教学工作。
三、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教会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知识要为学生所掌握,必须经过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事物的内在关系,才能从量变达到质变,产生认识过程中的飞跃。要想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
1、启发诱导原则
制图是运用投影原理来研究空间物体到平面图形相互转变关系的学科。掌握投影原理是学好制图课的关键。在讲授课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图形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诱导学生注意兴趣的探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制图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课堂中用问题启发学生,学生在一问一答中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用对比法启发学生,学生能够识别现象与本质,正确与错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以及从比较中选取最佳的表达方案;用巧设疑难法引起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浅人深;用例题的多解法,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迅速有效的学会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
2、直观性原则
教学的直观性就是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即由具体到抽象。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实物、挂图、画图,也可以采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教师既可以运用形象直观,选择经过放大,色彩明快的模型或图样,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以运用语言直观,在语言上力求给学生以严密、条理、准确、通俗、形象的语言去读图。这种语言直观和形象直观结合的运用,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少他们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3、因材施教原则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吃透教材,熟悉重点、难点,摸清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其次,因材施教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最佳原则。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在优、中、差三个层次,要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充分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对学得不好的学生要防止自卑以至自暴自弃;第二,对学习好的学生,防止其由于过分自信,进而发展到自满。在教学中要使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都有问题可想,有疑可思,并且要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探讨稍微难的问题。这样再经过不断努力,使他们的距离逐渐减少,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课堂练习及布置作业时,也应把习题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题很简单,所有的学生都会做,让差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的自信心。B层次习题基础好的学生很快能做出,较差的学生做此题有一定困难,这时让一名好学生到黑板上做,并讲清自己解题的思路,以启发其他不会做题的学生。A、B题都解决好的学生可继续做C层次题。C层次题主要是让学得好的学生做的,以便使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对于这种分层布置作业,鼓励了差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使各层次学生向较高层次递进,进一步发挥创造潜力。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差生要热情鼓励,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辅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4、渗透发展性原则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的人才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要求人的适应、应变与创造能力高度发展。从事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要求比较严格,但还应加强其它学科学习。因为他们很可能成为一名管理者,领导者,这就要求他们学习多种多样周边学科,扩大知识领域,向横向、纵向方面发展,这样才能符合社会需要,成为专而博的创造性人才。
为了学好制图课,使学生能准确地识图,熟练地绘图,教师就要交给学生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金材与热处理、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初步知识,而在学习后继课程如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学等许多相关课程又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识图能力。所以教学中学科之间要互相渗透,讲课时应扩大学生知识面,力求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深造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论:“完善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完善的教学也应该使学生德、智、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总之,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教学,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勤思考、勤动手、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开拓精神的合格技术人才。
素质教育在制图教学中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它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共同去探讨。笔者写此文目的仅是抛砖引玉,诚望广大同行指点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奇、刘如德《当代教育学》北师大出版
2、张仁贤《感情素质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