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体制下的中职会计教学分析
内容摘要:现阶段,正是我国素质教育开展较为关键的时期,在各个专业领域都需要极力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其需求也在逐步增强,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中职会计教学的素质化进程,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的贯彻,是摆在我国一线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经过对会计教学的特色的掌握,如何实现会计教学的素质化总结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此作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职会计教学;方式;策略
引言
我国正推行“十二五”教育规划,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中,“十二五”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大方向,在这种大方向的指引下,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中职会计教育中如何突破障碍,实现迅猛发展,为社会输送大批量有用的人才,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尤其是中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实践教学以及理论研究中,都在仔细研究这一课题的发展,在新时代应该秉承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探讨中职会计教学的正确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落实和推进,本文自此应运而生。
一,中职教学中基本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实现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要求的是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业务进行较为明晰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实现素质教育的成熟与发展。但是现阶段的中职会计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现状却不仅人满意。
首先,教育目标不明确。素质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不能偏倚一方,或者在这种要求下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却没能实现这一目标,中职学校进行的较为机械的理论灌输,对于实践训练并为给予高度的重视,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际,这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有相当的关联性的,说明中职学校在实行会计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是模糊的。其次,课程设置不完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的理论素质的提升,一般情况下的政治理论课、基础业务课等都是必备的科目,但是在现阶段则不然,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为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在目前的中职会计教育中的学科设置是不完善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多,在通识课上投入较大的精力,导致了教学目的的偏颇。最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中职教学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及时、快捷的输送有工作能力的学生,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能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但是从现阶段的中职教学过程来看却不尽乐观,不能实现素质教育可造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在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不能很快的进入状态,为用人单位带来了系列问题,成为中职教学的一大障碍。
二,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上文中对中职教育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说明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仍然存在重大的制度障碍以及发展上的瓶颈,不解决这些即存的问题就不能实现会计教育的良性发展,也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笔者在总结几年教学工作经验的同时对素质教育环境下的中职会计教育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建议:
第一、优化教学课程内容设置
我们知道,传统的中职课程一理论课、通识课、基础课为主,虽然教学的内容上显得先对明显,但是在具体的效果中却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中职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上进行优化设置:首先,要完善并搭建职业素养平台、职业基础平台、职业技能平台;其次是要设立并开发几个专业性的方向,如制造业方向、金融方向、非企业方向、大型卖场收银方向等;三是要加大会计基础技能培训的磕碜,促进学生基础技能的提升。如在学完会计凭证后,组织模拟实习,让学生填写支票、增值税发票、发料单、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并根据经济业务,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让学生完成一个会计凭证循环的实践过程。这样,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的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和岗位的变更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中职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革新,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是实现中职教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会计专业教育来说,更要在教学方法加大力度,这样才能实现中职会计教育效果的完整性。如,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衔接、互补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也提升了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按照不同的课程和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应给学生多创造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会计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实践环节的贯穿性
我们知道,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基础上对中职教育进行实践培训,是发展教育体制理念的必要阶段。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极大的加大实践环节的贯彻,在理论教学中要用实践的案例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要弥补理论上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中职会计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性,推动这一专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在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的基础上实现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专业性课题,要综合各种因素才能发展的更加完美,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类似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蒋楠.提升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7期;
2.徐佳.高职院校涉外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2期;
3.刘婷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4.程皓珉.高职会计专业融入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尝试[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