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泰山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本文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基于OBE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任务贯彻课程教学建设全过程。完善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制定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在泰山科技学院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评估,并证实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OBE理念;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技术与思政的双轨并进。这种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在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下,对应用型科技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也对地方本科高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工作提出了挑战。应用型人才作为一种新的人才类型,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等特点,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过程都与传统知识本位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3]。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须具有较强的行业适应力和社会竞争力,而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1]。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多强调学生课上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普遍为了分数而学习,往往忽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的学生不符合、不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的需求。然而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的OBE教育理念[4],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遵循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个基本原则,不仅包含专业课程的目标达成,还涉及工程素养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如工程伦理、职业道理、法律法规等,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不谋而合[5]。这些理念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融合了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经济学以及法律法规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6]。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往往被割裂开来,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本文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紧密结合土木工程行业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目标导向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构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探索实施《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改革。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全过程,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层面出发,将立德树人摆在人才培养方案首位。基于OBE理念,结合泰山科技学院“四位一体”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重新修订和完善课程大纲。通过调研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实际用人需求,确立课程的培养目标,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要求组织教学。知识目标: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和过程,能够掌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以及目标控制理论;掌握建设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和环境目标控制的方法及措施;掌握工程项目合同、信息、风险管理等主要职能中的常用的技术与方法。能力目标:具有从事工程建设所需的项目管理和策划的能力;具备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具备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素养目标: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意识。
(二)改革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有助于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讲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时,强调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追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讲解工程项目含义时,介绍中国工程建设的辉煌成就和传统文化在工程建设中的体现,讲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历程和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了解国家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导向。例如,在介绍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等标志性工程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创新精神是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前沿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OBE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以项目管理知识为基础,结合典型工程管理案例,融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课程思政案例与教学内容融合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案例与教学内容融合
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效果
工程项目管理概论 以我国古代和现代知名工程为例,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历史发展,引出工程项目含义,总结归纳工程项目特点。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以火神山、雷神山为例,向学生展示中国创造的奇迹,体现中国的凝聚力和制度的优势,关键时刻只要国家有需要,中国社会各行各业都会团结合作,共渡难关。 使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强化工程担当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宋代丁渭挖街修皇宫故事 让学生体会事物普遍联系性的哲学思想,“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是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互相联系之中”。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上海地铁1号线 培养学生体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效率和质量。
工程项目质量和
安全管理 以綦江彩虹桥垮塌事故为例,讲解该桥建设过程中种种不规范行为。 使学生认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政策,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工科时代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等技术在土木工程行业应用越来越普及,信息化、智能化与教育相结合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互联网+”教学工具,形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方法体系。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发布教学情境导入视频或工程案例,发送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更好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中线下教学,教师把控课堂节奏,增强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针对发送的学习任务进行讨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线上延伸,巩固和拓展学习。通过随堂测验、作业、思考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目标的掌握情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融合如图1所示。由于多数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缺乏社会感知力,根据本课程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所以在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时,围绕教学内容结合专业实践,增加了学生研讨环节,开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的导向式实践模式。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讲述优秀工程师的先进事迹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细管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鼓励学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能够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利用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爱岗敬业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从而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

图1 课程思政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融合
(四)教学评价设计
传统的评价机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无法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7]。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基于OBE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实践报告、随堂测验、专题讨论汇报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形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地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本课程以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完成的教学评价显示,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态度显著改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课堂氛围均有显著提升,与2021级学生相比,期末总评成绩提高了5%。实现了较好的学习成果。为了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效果,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22级218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调查
四、结论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对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成功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使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高等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把思政工作贯穿全程[EB/OL].(2016-12-09).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1209/c385474-28938271.html
[2] 邓春瑶. 基于课程思政的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 31 (02): 132-138.
[3] 鞠兴华,王茹,翟向伟.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探究——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 潍坊学院学报, 2023, 23 (05): 66-70.
[4] 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 (03): 64-69. 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8.03.011.
[5] 宋宇名,王恩茂,方建,等. 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嘉兴学院为例 [J]. 嘉兴学院学报, 2023, 35 (03): 123-128+144.
[6] 王学俭,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 (02): 50-58. 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191125.001.
[7] 杨昆昆. 产出导向下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DOI:10.27011/d.cnki.gdbsu.2021.000995.
基金项目: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2023zz005);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2023yb015)。
作者简介:石小冬(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