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职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职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日期: 2021/5/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技师学院 张墁 黄玉宇

摘要:当前很多职技校学生心理抗压和自我调节能力很弱,学习焦虑、过敏倾向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往往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忽视,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导致了低龄化犯罪日趋增多。本文通过对职技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提出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性对策。
   关键词:职技校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先成人后成才”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其核心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症结在于学校中确实存在德行缺失的学生,而且为数不少,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心理问题,特别是职技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加强职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技校学生心理状况基本情况
   本次普测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模板,它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目前是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模板之一。两年内,针对不同专业、年级进行了2次测试。第一次参与测试人数673人,有效作答人数612人,有效率90.04%,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101人,占比达15.01%。第二次参与测试人数784人,有效作答人数708人,有效率90.31%,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35人,占比达17.22%。通过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交流,测评反映出的问题学生确有言行等方面异常表现,本软件测评数据参考性较强。从内容量表中看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内容量表得分均值在中值以上,说明学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比较严重。
   二、职技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本文以问题比较突出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进行原因分析。
   1.学习焦虑严重的原因
   学生上课担心被提问,害怕成绩差对不起父母和老师而无法安心学习,这些都是学习焦虑的表现。调查发现,职技校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整体社会地位低下,学习、品行“差”是他们的主要表现。选择职业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失败、自卑情绪随之而来,厌学情绪严重,没有职业理想,缺乏学习动机。然而,父母却对他们寄予厚望。学生本身的学习状况与父母的期望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从而促使学习焦虑的滋生。当然,主观上要求学习的学生,往往又会过分关注考试成绩,一次考试的失误或同学的冷嘲热讽,都有可能造成他们的学习焦虑。
   2.过敏倾向严重的原因 这个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心理、生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存在青春期困惑和认知模糊,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感受性太强,甚至连很细微的小事都放心不下,如怀疑别人不喜欢自己、遇到事情容易往心里去,对周围的噪声特别敏感,这种敏感心理容易使学生不自信,怀疑自己,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
   三、加强职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并实际运行
   心理健康问题生确实不在少数,学校层面应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统筹规划,层层落实,有计划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要配备心理宣泄室,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室等必要的硬件设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出现异常行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更要经常摸排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特别是新生入学、稳定期和毕业季等重要阶段,学生均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学校要利用好心理健康测评软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评,进行系统分析。教师要善于观察,把控学生言行举止中的异常情况,剖析心理状况。
   2.建立课程体系并科学施教
   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遇到困难时不仅不知道如何自救,也没有意识去寻求老师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因此,学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十分必要。不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学生实际且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由于过于理论化,学生学习困难且没有实际效果。建议每个班进行班级团体辅导课,通过班级的力量去影响每个学生。
   3.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主要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师是在培养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但,教师由于受自身成长、社会发展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应注重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培训和疏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要通过送培等方式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班主任虽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但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直面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性把控、后期应对提供有力支撑。广大教师要淡化“教师权威”的优越感,体现服务理念,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尊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真正聆听到学生的心声,心理健康问题生也必然会减少。
   4.建立家校与社会教育共同体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共识。然而,近年来,学校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受到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微词,甚至批评,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习惯归咎于学校教育。其实,学校教育的能力是有限的,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仅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桥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发力。当下,家校双方要积极利用微信、QQ等线上交流平台,同时也要倡导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等交流沟通方式。事实上,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学生的家长,甚至连子女班主任姓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有班级群,何谈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提早了解社会,多渠道提高职技校学生在社会人眼中的地位,树立良好的形象。社会也应为职技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尤其是企业应关注学生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学历,避免给职技校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应三者合力,为职技校学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环境,真正走近我们的职技校生,深入了解他们,如此才能促进职技校学生健康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