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活学妙用

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活学妙用

日期: 2021/5/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 王逸

【摘要】收集资源对当下幼儿园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但是往往收集过来的资源
   仅停留在单一性的利用,如摆设、作品的创作等,如何就收集来的资源进行梳理、归类与拓展,真正体现它的课程价值,真正为活动所服务呢?这是幼儿园活动中常常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资源 幼儿园 幼儿活动
  
   一、遇见——自然资源,深度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参与活动的自然资源仅仅停留在树木、花草等简单层面的范畴,因此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也是很受局限的。自然资源究竟包含哪些?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的涵盖面是十分广泛的,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只有首先打破自我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对其概念有了深度的理解,才能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更为广阔丰富的平台。
   二、收集——增删减优,合理规划。
   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自然资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选择?经过筛选,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收集: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收集活动,展现自己精挑细选的材料,并通过相互研讨与交流,扩展活动思路,进一步明确收集的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另一方面,拓展收集途径,教师尽可能鼓励和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多方面向家长宣传并告知其材料对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使家长与幼儿真正了解各种物品均可成为游戏材料,进一步肯定材料的再造性功能。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教玩具,以照片的形式分享到家长群,以此激发家长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亲子活动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家长与幼儿收集到的物品,开展各领域的创作活动,从而大大激发家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的兴趣。我们会将每次活动得教学资源包进行保存,通过每次活动下来的效果进行反思,从而对自然资源的收集不断提出新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减,由此优化接下来的活动。
   三、架构——当下活动,紧密联结。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还需要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依托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将自然资源巧妙地渗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再结合当下的教育主题,教师与幼儿真诚合作,将收集到的自然资源填充到环境创设的各个角落,创设出与幼儿生活相适宜的环境,使幼儿在珍惜资源的同时,学会互通合作,乐于自主实践,勇于积极探索。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架起了孩子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作为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自然资源等材料逐渐成为了幼儿在区域中学习、游戏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材料在活动中能引发幼儿兴趣,激发动手欲望,不断操作、摆弄、探索;同时适宜的材料在活动中还能开发幼儿智力,操作中幼儿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如:
   1.植物资源的利用
   我们幼儿园的农庄里种了许多容易生长的农作物与蔬菜,教师可以利用农庄的种植功能,让幼儿了解不同的蔬菜及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加入幼儿观察记录,帮助其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到了秋天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教师还能组织幼儿进行采摘、收割等,体验收获的乐趣。不仅如此,教师还能带领幼儿在旁边的炊事区直接体验烧菜过程,最后品尝佳肴,经过亲身体验,幼儿能直接体会到劳动中收获的快乐,学会珍惜劳动的成果。剩下的农作物,一部分陈列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另一部分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则进行了更巧妙的运用:美工区中,制作种子娃娃,给他贴上可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还能进行创意贴画,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中,开展“时装秀”活动,利用叶子、藤蔓、野花等编成头饰、服装,自信展示自己;操作区中,用竹篾等编斗笠、竹篮、竹筐等,体验一把老一辈手艺人的绝活;体育区中,利用自己制作的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2.动物资源的利用
   对幼儿来说,自然界中的小动物也特别具有吸引力,值得探究。孩子们经常会将小蝌蚪、蚕宝宝、小兔子等常见的小动物带进了班级,和教师、同伴共同开启探索动物生长之旅;又如我们萌宠乐园的小羊、小香猪都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动物朋友。在探索它们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性、为其设计、搭建新屋等一系列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顺势涌现,幼儿的生活经验也随之丰富。
   通过上述活动,后续我们也在思考:教师如何进一步做深度思考,通过自然资源提炼更为有价值的活动为幼儿创设平台?如何更好地与班本特色相结合?师幼互动中如何进一步去挖掘有价值的研究点?等等。
   四、关联——整合资源,拓展思路。
   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将自然资源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灵活自如地运用到教学中,成为完整的体系,就必须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自然资源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即每一个资源与其他的资源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的。而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整体性,如果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分割开来,就会使其发展缺乏生命力。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为了方便,选择以单一的表现形式,零碎的传授方式,来进行幼儿教学,这样的操作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例如树叶作为最常见的自然资源之一,教师最普遍用于教学活动手段无非就是树叶贴画。但是这样的活动价值仅仅停留在装饰层面,只是借助树叶这个材料完成了一个美工活动而已。我们拿到树叶还可以引发哪些思考点?比如:树叶为什么会变黄?秋天很多树叶为什么会掉落?有的树叶为什么不会?等等。我们从源头去追溯时,又可以引发出许多新的学习点。为此,在日常的活动中,如何将收集来的自然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及合理利用,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的整合性,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等,使幼儿的活动以客观世界的发展为依据,按照相应的关系将自然资源有机地融入幼儿园教学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