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日期: 2014/1/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南海机关幼儿园夏东分园 吴翠玲

【摘 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在理论上探讨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大家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对策思考
  
   1. 引言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障碍,他们的孤僻、嫉妒、胆怯等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任性、自私、霸气等行为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
   2.2 专门师资力量缺乏
   幼儿园教师平时任务也较繁重,除了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照顾幼儿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要。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就会加重幼儿教师的负担,在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难度不言而喻,效果也显而易见。
   2.3 医学化模式倾向
   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常常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来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他们常常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所用的方法也只是思想品德中的谈话、说服和劝导等方法。
   3.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家庭环境
   家庭不仅是幼儿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幼儿长期的生活环境。幼儿家庭的经济情况、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家庭人口和社会关系、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长期生活在过分赞扬中的幼儿,往往会产生自负心理;在缺少温暖的环境中生活的幼儿,他们对周围的人和物都会相对冷漠……
   3.2 教育环境
   在我国,幼儿园应该是幼儿最主要的集体教育机构。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起重要作用。而在幼儿园,由于一些幼教工作者倾向于重视幼儿的生理健康,从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譬如,如果师幼关系不密切,气氛不融洽,幼儿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关心和认可,教师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等都会导致幼儿的心理紧张,对周围环境无所适从。
   3.3 社会环境
   学前儿童和其他社会人群一样,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包括经济关系,伦理道德,社会安定状况,社会文化发展程度,宗教,风俗习惯,社会福利状况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社会经济状况的剧变,社会关系的变故等等,都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紧张心理,成为他们社会适应不良的诱因。
   4. 改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有效对策
   4.1 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学习,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国的各级教育部门应转变观念,多引进一些外国的或是教育家翻译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为一线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4.2 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的生存、发展是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环境是一门隐性的课程,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要开展心理健康健康活动,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4.3 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相得益彰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始终贯穿于其中。通过这种具体且形象的活动方式,幼儿的心理不断地得到成长与发展。幼儿在游戏的体验和训练中,不断地表现自我,悦纳自我,通过不断地与他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学会自理、自控、自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内涵,提高自己的社会化水平。除了游戏这种方式之外,还应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4 建立幼儿心理档案,家园合作共同促进
   心理档案是对个体智力、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试后编制成档,并作为教育依据的参考资料。它的优点是客观真实,并能连续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幼儿园要对每个幼儿进行归档,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家园合作也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5.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幼儿期是人生的一个独特阶段,成年后的许多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大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期的生活,因此应特别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影响问题的因素。在教育中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孩子纠正不良性格的倾向,使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