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角色转换法”教学探究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状况,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角色转换法探索《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达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目的,提高课程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角色转换 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由于对接中职的高职特别是本科层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较较少,中职生高质量就业也比较困难,就业意愿不强,期望值较高,稳定性较低,依靠升学和就业为目标导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不足,教师需从具体课程教法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技术语言”的关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以行动导向为理论依据,通过选择课程中合适的内容,践行角色转换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机械制图》课程教法分析
1.当前教法凸显的问题
教师主导太强势。教师是课堂主角,通常是先教后学,即以教师讲授、分析、示范为先导,学生然后再理解、领悟或模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只需“依葫芦画瓢”,没有压力、没有挑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造成依照葫芦也难画瓢的现象。
教学时间不充裕。由于制图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要求较高,教学内容需要增加和融合计算机绘图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对课程内容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后时间去完成足量的习题,来消化、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课程教学进度不能太快,教学课时不足。
教学方式较单一。学习“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基本规定”需要记忆和执行,学习“圆弧连接画法”需要平面几何知识和一定的作图技能,学习“点线面投影”需要在理解正投影原理基础上,善于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学习“轴测图绘制”内容时可参考三维CAD技术,学习“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内容时要结合生产实践等等,不同学习内容需要相应的教法和学法,而当前多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
学生状态新变化。智能手机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标配”,在“手不离机”的时代,课堂上要求学生交手机入袋,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规定动作”,不少学生状态是身在课堂心在游戏。当《机械制图》教学中融入CAD技术后,软件的强大作用让学生对手工绘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学习动机不明确。国家对中职学生免学费,提供各类奖、助学金,社会和家庭为中职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压力,也无需多虑未来,就业和升学对大部分中职生也无足够的吸引力,学生缺乏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
2.从行为导向理论找对策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撇开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的其它因素,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虽说是“教无定法”,但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法“烹制”的丰盛宴席”,学生必须有“胃口”才能体现价值,因此,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首先是方法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广泛受到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认可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践行行动导向教法。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讨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鼓励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角色转换教学法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范畴,即在教学活动中将人的角色、物的性质进行互换或转换,如师生角色互换,教师和师傅,学生与技工身份转换,作品与产品、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进行转换,以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
二、角色转换教学法应用
角色转换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的具体应用,在《机械制图》课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责任和压力传导给学生,学生在立足于自身“行动”的实践中,掌握《机械制图》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角色转换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现场师生角色互换,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学生“说”起来,学生学习行为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实现学生从“被动听”到“主动讲”的转变。使用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法,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即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激励举措。
内容选择: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采用具有行动导向特征的角色转换教学法,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作用,但要考虑课程整体进度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大致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记忆总结类、分析理解类、技能实操类三种类型,例如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基本规定、点线面空间位置及投影特性等内容属于记忆总结类;平面图形画法、机件表达方法选择、公差配合等属于分析理解类;徒手绘制轴测图、零件图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与识读等技能实操类,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类型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组织方式:分析班级学生状况,考虑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方面差异性,在教师主导和学生参与下成立学习团队;以自荐为主推荐为辅方式确定学习团队组长,组长作为学习团队的组织者,对角色转换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布置课前准备任务、课中实施过程、课后评价方法,努力做到所有学生都明白要求;组长对任务进行分工,做到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教师与组长做好沟通,协助解决问题,确保课前准备充分,特别要关注主讲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任务尽可能细化,一个小组汇报一个知识技能点,一名组员负责主讲,其他人可以补充,汇报教学的学习团队采用随机方式选择,但每次课要能够安排所有学习小组都能有机会参与汇报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学习内容已知,汇报小组未知的氛围中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课后针对各学习小组的表现给出包含自评和互评的量化评价。
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转换教学,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坚持以量化评价激发学习团队竞争意识,在“游戏”化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学生对学习保持“热度”。具体的激励措施可以是将量化评价作为团队成员平时成绩考核,也可以根据中职低年级学生特点给予他们感兴趣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比如制作积分榜等。
三、角色转换教学法经验
实施技巧:一是引导学生适应新教法,初期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设计力求简单,容量适中,确保实施顺利;二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选择要合理,力求提升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效果;三是培养学习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和组织效果,确保组员精力真投入;四是针对学生缺乏基础,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教师要做好积极引导,给予主讲同学更多鼓励;五是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合理利用CAD软件,以减少学生黑板手工绘图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能按时完成;六是采取激励措施要及时有效,确保营造既有竞争氛围又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一是按照行动导向法要求创新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二是在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前提下,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三是由于课堂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环节增多,受学生表达能力所限,课堂教学节奏不易把握;四是角色转换教学法每次课教学容量较小,占用课程教学时间较多,影响课程学期教学进度。
四、角色转换教学法效果
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参与意识,将“满堂灌”转变为“自主学”;将教师“一家言”的沉闷课堂,营造成充满活力的课堂;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观;提供锻炼平台,对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有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有效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坤. 基于德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_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J]. 职教通讯,2018(02)
[2] 王法林. 教师的教与学角色转换教学法初探 [J].中国培训,2019(12)
[3] 苏倩.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角色转换_以电工仪表与测量为例[J].职业,2016(03)
[4] 余锋. 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2018(01)
[5]金晶. 行为导向式教学法中师生角色转换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