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加快学生成长速度

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加快学生成长速度

日期: 2012/11/2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案例简介】
   余某是我院 2005级初等教育专业3班的一位女生,家庭贫困、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低。2006年 10月,我接任该班班主任工作。在班级学习、生活、学生活动中,她表现出自卑自闭、消极避世的心态,隐约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忧郁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不信任。 经长期的观察了解和深刻分析得知,余某有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案例分析处理】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掌握余某的心理活动、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和矫正,帮助她健康成长。于是,我有目的与她拉近距离,加强交流和沟通,随后通过与她寝室同学、班级干部、党员谈话,了解到她家在偏远山区,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学费常常交不起。姐弟仨人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在她2岁的时候去世了,母亲远赴深圳打工,一年回家一次,很少关注她的学习生活情况,高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较差,参加了两次高考才考进我校。她进校后,尝试过担任班级团支书等职务,但是因为性格原因,她的工作没有取得成绩,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导致该班明显的存在两个小团体矛盾斗争。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开始思索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和她进行沟通。据她所在寝室同学介绍,她不愿意和他人交谈,经常独来独往。我感到很郁闷,工作也没有了方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解决她的心理问题的方法,使她的心理疾病得到了彻底的治疗。那是深秋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和爱人带着女儿闲情散步,漫无目的的走着,女儿提出要去买“烧烤”吃,我们就到了最近的“烧烤”小吃摊,烤了几串女儿爱吃的羊肉、鱼及素菜。这时我惊呆了,这个“烧烤”小吃摊的摊主就是我班学生余某。惊讶之余我似乎找到了她性格内向,独来独往的根源?也似乎想到了打开她心扉的方法?
   接下来的几个周末,我有意识的去吃“烧烤”,与她交谈,增进友谊,在交谈中了解到余某对人生价值,对学习,对工作,对朋友的认识。她认为“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 “人生来就是苦海无边、是苦行僧”“现在努力学习不如努力打工赚钱”。这些言论让我感到,仅仅通过说教并不能改变她的消极心态。经过思考,我决定从关注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心理矫正和治疗工作。
   再接下来的几个周末,我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吃“烧烤”,与她接触, 经过再次了解,我得知:由于来自偏远农村,她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和别人交谈感到很不自在。同时,我
   也进一步了解到,前一个学期在竞选班长中她彻底失败了,原因是她的性格和前一位班主任对她的误会。 我便告诉她,每个人进入大学后都有学习、感情、工作和生活的难题,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我在大学期间也有自己的困惑,也曾一筹莫展、非常痛苦,但后来我发现老师是我们很好的朋友和沟通对象,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我大学时就是通过和班主任交流,减轻了自己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建议她主动找找班主任谈谈自己的难处。这个建议竟然被她采纳了。
   过了一周,她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当面倾诉。 一方面,我尽力安抚余某,用她周围同学的例子证明“面对困难,要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心态”和“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生道理,并且告诉她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方法,要给彼此多点空间,要互相信任,学会包容;另一方面,我和她一起总结了大学期间作学生干部的利弊,告诫她不要因为竞选班长失败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同时鼓励她发展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才华,让她多观察生活、多投稿、多写积极向上的文章。多参加班、系、学院组织的演讲比赛及其他的文体活动。
   在相互交流中,她认识到自己内向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弱点,认识到自己在班级存在的优势。她告诉我其实很想为同学做事,但是苦于没有机会。我立刻与系团总支书记、学生管理干事商量,让她做系宣传部的宣传干事。鉴于她以前的心理比较阴暗,学习工作比较消极,在她担任系宣传部的宣传干事后,我对她继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她工作非常认真,一方面发挥了自己语言表达的优势,另一方面她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宣传工作和学习中。不久以后,她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能得到了认可,在学院和系的演讲比赛中摘取桂冠。她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解决,一改往日消沉 ,心态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后期追踪的调查和了解中,她的学习、工作都步入正轨,成绩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10月当选为系宣传部部长,2008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2008年4-7月积极备战成都市金牛区教师公招考试,经过不懈努力,在2000多备考人员脱颖而出,2008年8月与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人事局等签订合同,成为了成都市金牛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
   【工作思考和建议】
   “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加快学生成长速度 ”案例, 难免有片面、偏激或幼稚之处,但我只是谈出我自己的观点,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要比学生了解更多,认识更深刻,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一次锻炼。在今天,学生们都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并在各自的岗位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美好梦想而不断地继续努力,同时也在为国家建设贡献他们的力量。我为他们自豪,因为,伴随他们两年多的班集体生活,使他们从思想、能力、修养、身心健康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与进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