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日期: 2012-10-18 19:34:57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肖昌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学生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学贵有创新,创新是思之始,学之端。创新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为桥梁,创新问题告终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期间,由于过多地将教育的关注点投向知识的传授与获取,教育几乎近于“物化”状态。一方面是教育者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加班加点的灌;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被动、消极的接受,一切围着书本知识转,读死书,死读书,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怀疑、考证,从而近似于专装知识 “容器”。致使部分学生急功利,为获得暂时的高分而钻入书山题海之中不能自拔,使之在学习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
鉴于这一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是当今为人师者应钻研的一门新课题。

一、瞻前顾后,正确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在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前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 不竭动力。”没有创新意识民族不会兴旺;没有创新精神四化建设将是一纸空文。因而,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创新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如今人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禁锢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满堂灌、填鸭地进行教学,以高分为目标,其结果是使小部分学生学业“有成”后成为某专业或技术员,但却很难成为此专业或另类专业的创造者或发明者。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成为“有知识,无能力;墨守成规有余,创新精神不足”的传统型知识分子。所以,要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瞻前顾后,让创新精神始终伴随孩子迈向成功。

二、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是通向教学目标的桥梁,是载送教学内容的船舟。现代教学注重强调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空间,启发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熟话说:“教有法而无定法。”无论选择那种方法,都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通过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大胆采用与众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使之在对新知识、新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敢想、敢问、敢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结合教学实际,恰到好处地设计扩散性问题。如在教学“1+1=?”的问题时,标准答案当然是“2”,但如果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牛角尖”的情景,答案就不止一个了。

三、启发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这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似乎成为天经地义的教学常规。学生不能多想,也不敢多问,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很大程度地受到压抑。必须打破这种常规,鼓励学生对任何事物要充满好奇心,大胆提问、质疑并展开联想,这样才易打开创新之门。事实证明,牛顿在看见苹果落地时,如果没有多疑好问和丰富的想象力,万有引力定律不会非他莫属;看见能升天的烟花不产生好奇心,并展开想象加以庞大化,重达数十吨的火箭岂能就此升空?看见蜻蜓在空中能静能动,来去自如,若没有异想天开的想象力直升飞机何时能问世!因而,在教学要启发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展开想象积极深入思考、探索,发现新规律,这样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四、调动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著名的教育学家艾伯特詹奥吉说过:“创造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可见,创新不能遵循固有的“唯一标准答案”,而应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大胆假设。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他们用新的思维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正如“十只鸟”问题:“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无可非议,标准答案当然是“一只也没有”。但是,我们只有稍微给学生一些鼓励或启发,将会意外地产生一些充满想象里和创造力的答案。

五、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障碍,树立创新精神
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年龄小,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创新似乎与自己无缘。总认为自己不是创造发明的“料”。一提起创造发明,就想起飞机、汽车、火箭等等。于是创造发明在他们的眼中就显得神乎其神,只有科学家、发明家这样的非凡人物才能与之匹对。其实不然,知识不够,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去获取;经验不足,可以在不断创新中积累;科学家、发明家也仅是凡夫俗子。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具有上述观念是错误的。提醒他们,创新无处不在,如有人设计小三角架,吃火锅时放在锅内,在上面放置蘸碟,这样就方便饿吃饭的所有人;玩与众不同的游戏也是创新。因此,引导学生不要小看自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潜在发明家、创造者,从克服认识上的障碍。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各学科教学活动, 各个环节、各种情景渗透创新教育。同时,要不断引进教学新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创新精神永远伴随孩子成长。

六、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敢问、善问、会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质量的“问”是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我们要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之类浅层次的质疑过渡到具有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层面进行质疑、探索。人的思考往往会产生习惯性的倾向,即思维定式,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僵化,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思考。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跳出定式思维的影响,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会提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或积极答问后,教师应该给予肯定或赞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若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质疑,教师要认真对待,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敢于提问的勇气。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性、逆向性、多向性思考,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激发学生以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在同中求异,正中求反,对现成结论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上、不唯书、不从众,敢于反其道而思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创新,因为逆众与开拓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在教学中我们还要让学生有发问的声音、争论的声音、思想撞击的声音、探究的声音、创新的声音,才能使学校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各学科教学活动, 各个环节、各种情景渗透创新教育。同时,要不断引进教学新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创新精神永远伴随孩子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