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索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表明作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论文在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因素的同时提出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控能力和抗打压能力,是对学生人格和心理品质加强培养、良好塑造的重要因素。对心理障碍、心理困扰者实行心理干预,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自我能力的提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心理教育、心育,是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层面,利用科学的心理疗法,实行的心理干预,从而推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科学方法。它以智力潜能、性格品质、内在驱动力、心理适应力、行为习惯的是否良好作为评价标准,是对启智、育性、激力、强能、导行五个方面的综合评定。民对目前飞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局势与市场发展速度,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势在必行。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为现在的中小学生保驾护航,是应对现今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家庭压力大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思维意识发展等方面的必要举措。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与身体素质,是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有效的教育方式共同作用下的逐步发展,是对学生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及时纠正与指导,为中小学生勇敢面对未来的强大压力奠定基础。
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一种科学干预,是培养他们健康身心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实施小学德育教改、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性,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据调查分析,目前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身体上的不适和学习压力所导致的情绪痛苦。有的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名列前茅,到了中学以后,因为成绩下降而非常苦恼、自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期的孩子们经常会因为长青春痘、声音变得沙哑难听而苦恼。很多女孩因为想让自己变得苗条而过度减肥,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得了厌食症。女生出现的心理症状主要来自身体不适、睡眠与饮食、焦虑、忧郁、恐惧、偏执。男生的烦恼主要来自人际敏感、焦虑、烦躁、抑郁、强迫、敌对。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固有逆反心理。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成人感日益增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喜欢服从父母和老师的意志,有的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家长善意的批评和帮助,甚至有意反其道而行之,长期下去,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另一方面,青春期闭锁心理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这种闭锁心理没有及时疏导,长期持续下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学生得自闭症或抑郁症。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没有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有照顾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不喜欢和别人交流。
与此同时,应试教育下繁忙的学习和激烈的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多学生晚上熬夜学习,很晚才休息,睡眠不足会影响学生第二天的课堂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现在大多数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周末也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没有放松时间,繁重的学习让他们很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考试成绩时,脆弱封闭的心理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从而失去对学习的自信心,就会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心理。
三、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
作为老师和孩子的父母,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要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中了解孩子的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当学生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不能通过严厉的批评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有的男孩喜欢打篮球,但是父母担心打篮球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周末有时间的时候,父母理应带孩子做一些有效的户外运动,不能为了成绩而剥夺孩子所有的时间。
(二)作为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充实自己,直面挫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学生想当作家、有的学生想当科学家、有的学生想当画家,要实现远大理想就要坚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冰心说过:“成功之花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要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实现理想就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面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不要气馁,要直面挫折、不畏不惧,分析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从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三)结交益友,不交损友
学生要走出闭锁心理,多结交能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朋友,学会和朋友进行倾心谈话,懂得分享朋友的痛苦和欢乐,理解朋友、尊重朋友,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自己的朋友。但是中小学生因为还不是很成熟,有时候因为交友不慎而结交损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本来学习很好,也很乖巧,因为交友不慎,经常和品行不端的朋友一起吸烟、喝酒、逃课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因为和朋友一起为抢劫上网的钱财入狱。所以,在选交朋友的过程中一定要多交益友,不交损友。
结语
素质教育提倡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所以,老师和家长要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广交益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1,(07)
[2]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9,(04)
[3]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8)
[4]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