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有效提高焊工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的研究

有效提高焊工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的研究

日期: 2020/5/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唐山市古冶职教中心 张春梅

职业教育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快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目前制约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瓶颈很多,比如在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把核心教育与企业研发项目有机结合,造成实习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明显脱节。焊工专业作为我们学校的特色专业,针对焊工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以便学生在校期间,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好焊工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适应能力,以满足企业中各方面的焊接要求,尽快上岗就位。实践教学要以我们的教学硬件设备为后盾。但我校目前所具有的硬件设备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焊接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与实习内容脱节问题,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走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模式,让企业和学校都满意的双赢结局。
   一、有效提高焊工学生的理论水平
   在我国今天的职业教育中,大多强调“以操作技能为主,
   以理论知识为辅”,甚至存在轻视理论教学的现象。但过低的理论水平势必直接制约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这对焊工的理论水平和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开展焊工专业时,要建立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使我国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理论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焊接技术的全面发展。
   焊工专业的理论教学往往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内容上,讲授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缺陷及检验、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等相关知识。在学习形式上,组织学生进行脱产学习,往往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由于学生的学历层次不同,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影响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如何在保证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焊工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难题。
   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趣,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发现,进而诱导学生求知的欲望。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说教,想方设法把书本上的一些东西或者较为抽象的一些概念变成学生能够看到和感觉到的现象和实物,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焊工专业理论课程是进行讲授钢材焊材、设备、工艺、接头和缺陷各项内容。焊接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焊接工艺为主体,以学生学懂为目的,讲授时不需要过多地使用书本上的名词术语,通俗一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成绩对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考核和评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不足之处,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共同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以此确定讲授的重点。只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乐趣,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加强焊工学生的实训操作水平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对书本的知识和上课持有不同程度厌学心理,而对一些实际性的东西,具体的工艺较感兴趣,这对于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更清楚明白。现在的焊工实训教学往往是学生只是在模仿教师的基础上掌握操作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保守。而今,企业需要更多是知识型的技术工人,如何培养真正的知识型技术工人,也成为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焊工专业课程的设置,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取证的前提下,毕业后能够立即上岗操作。企业用工看重的是焊工的基本功和基本素质,焊工的基本功是检验焊工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严肃问题。
   1、基本功训练的内容
   企业用工的要求需要我们培养出合格的焊工,他们必须具有较好地观察能力和运条能力。在焊工实训中,自焊缝始端的第一个熔池形成开始到焊完整根焊条收弧,整个过程的焊接电流的大小、焊缝先后温度的变化、尺寸和形状的控制、缺陷的发现和处理,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细微的观察和灵活准确的运条来实现,这些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要从最基本的知识说起,焊条、焊缝、熔池、运条、原理和操作等这样一条基本思路,得到一个合格的熔池、焊缝,这是焊工实训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焊工水平的直接标准,一名优秀的焊工必然会焊出优质的焊缝,否则就是一名不合格的焊工。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运条能力
   在焊工实训中要以培训优秀焊工作为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两个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条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条能力是要在学生焊工实训中逐一的进 行体会和验证。所谓观察能力,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告知我们的学生要想成为企业所需优秀的焊工,应当具备一眼就能看出熔池的形状是否正确,所用电流是否合适,稍微作一下运条即能辨别出不同厂家的焊条和质量的好坏,以此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独到的观察能力。在安排实训时,教师把观察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要求学生一步步提高观察力。例如在讲v型坡口单面焊双面成型时,打底焊、填充焊、盖面焊等三种焊道的熔池形状各不相同都必须看清楚,让学生留有一个清楚的印象。打底焊道重点观察熔池前边和两侧钝边的熔化情况;盖面焊横向运条摆动时,则要重点观察熔池边沿与坡口边的搭接尺寸和过渡情况。即不同的实训内容都有不同的重点观察内容和部位。熔池颜色、亮度、尺寸和形状瞬间发生变化,都可能造成缺陷。
   运条的作用和目的在于保证良好的焊缝形状;调节熔池的温度;排除熔池中的气孔和夹渣。运条过程其实是一个电弧操作和角度控制的过程。学生电弧的运用和焊条角度的控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由教师在观察学生实训时及时给以提醒和纠正,多次的提醒和纠正之后,才可使学生印象深刻得以改正。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不断摸索、模仿逐步达到动作的准确和熟练。
   3、锻炼学生编制焊接工艺卡
   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要求焊工不仅能动手操作,而且,还要了解工艺流程,对于新材料能自己制订工艺规范,编制焊接工艺卡。在实训操作中,陈了安排正常的实训项目外,我们还加入了编制焊接工艺卡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课目,教师明确需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焊接工艺评定方案,编写焊接工艺评定的任务书,完成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卡,虽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对整个焊接工艺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掌握,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现在还是个难题。对于这个难题的攻破,还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激发出学生思想深处的灵感,这也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奋斗的新目标。
   三、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和加强教师职责
   随着我校不断的发展,对焊接专业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在技能提高方面,我们采用各专业教师,下一线工厂进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实践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为了解决在实训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师德的同时,不仅具有规范的演示能力,还应有较好的理论表达能力,以便于准确地解答学生实训时的各种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处理和解释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教师和学生相对接触较多,像朋友一样相处,许多书本上的原理知识在相互交谈沟通中得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的一些理论通过实训教师的操作和说教变得要现实和具体。强化这种教师学生的关系,同时也解决了在焊工实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作为一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针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改革和调整,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与企业标准结合起来。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焊工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焊接技术获得了企业的认可。在2010年,我校焊工专业学生杨健在唐山市技能比武大赛中,荣获了个人二等奖,同时该团队5人中有4人取得了焊工高级证书,该团体获得了二等奖。事实证明,焊工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的提高是焊工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
   面对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焊接产业的创新和竞争力,更加重视我国钢材进展对焊接创新的要求。我们有必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的调整,适应市场的需求,使我们学校焊工专业的毕业生能具备足够的对比优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