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日期: 2020/4/6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晏飞 管小燕 江苏镇江 212003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和深化,在工业化发展趋势下,新工科发展对机械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械类教学中实行模块化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以及提升教师教学效率。本次研究将对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框架以及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科;机械课程;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
  
   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此要求既顺应了时代发展也符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目前机械类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而模块化教学的应用,对整体机械类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受到了各个院校的广泛应用,主要是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学地位,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开展有效实践活动,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案进行整改,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1]:
   1、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身课程教学地位。在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先主导课堂,讲解重要内容,而后根据教学内容分配任务,让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实施,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内动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2、模块化教学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教授了学生知识,同时通过有效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模块化教学通过分组形式,将知识培养目标以及学科素养教育目标,充分融合、实现。
   3、增加师生互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产生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学生本身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问题差距会越来越大。而模块化教学实行分组教学模式,教师在根据各小组反馈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得问题得到解决。此种方法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度[2]。
   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模块化教学基本框架
   对于机械类课程教学,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简化了理论知识,同时也避免学科之间出现重复内容,同时增加实用例题、图表以及手册,促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结合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可以将课程内容分成多个模块,在每个模块包含若干子任务,但是每个模块即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最重要的是在设置每个模块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还应该将现代机械类技术发展方向融合到模块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其中一个模块教学目标是讲解毛坯加工,针对铸造的分类、特点、制造过程;锻造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焊接的分类、特点和操作原理等教学,可以采用观看视频,进行课堂模拟实验,在结合生活实际举例,通过焊接实操进而完成教学[3]。
   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教学中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法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本质就是教学作为一体,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要对企业需求进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教学,而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践,以此来验证和加深学习。
   针对机械类课程理论,多数会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机械理论本身就相对枯燥的,知识本身也具有一定抽象性,而大多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只是用文字或者图片,学生会很难理解。如讲到“轴的加工工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轴的加工视频,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充分让其感受加工现场,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加工流程的认识。而后,教师进行小组分配,同时给学生提供有关的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选择合理加工方案并制定工艺路线。最后,教师让各小组展示结果,并进行评价,用三维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加工,然后小组间对比、讨论、总结、优化。
   对于机械类课程教学,要将理论与生产实践充分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到实际企业中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企业也应当积极配合,让优秀经验丰富的员工,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利用好企业专业人员解疑答惑的机会,同时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就是针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使自己的认知得到深化和补充。
   结语:
   总之,新工科背景下,将模块化教学应用到机械类课程教学中,不仅给师生创造了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也同时激发了学生以及教师的潜能。通过模块化教学,提升了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模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固有模式,是提升学生认知和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司文慧, 浦恩帅, 管志光.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科技视界, 2019(14):103-104.
   [2]徐亚利. “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工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 36(02):140-144.
   [3]程道来, 朱骏毅, 贾玉琛. 新工科及其在机械故障诊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讨[J]. 大学教育, 2019(7):100-1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