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现代学徒制在职校电子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现代学徒制在职校电子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日期: 2018/7/2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王礼军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2018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中职校汽修专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为: XHXS2017017. 作者简介:王礼军,男,工作单位: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子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学徒制理念融入到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实习教学中实践的意义、过程、反思等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电子实习 、学徒 、评价
  
   电子实习作为一门基础实践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电子实习教学中,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课程设置等不能及时的更新升级、与行业发展同步,其实效性是要打折扣的;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学生作为学徒在企业中工作,能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并了解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一. 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实习教学中实践的意义
   1.入学即就业,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现代学徒制是将学徒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深化的一种新形式。对学生而言,上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里生产,学生对自己在学什么、干什么、将来能做什么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企业也可以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挑选出相对优秀的人才,大部分学徒可能被原企业录用,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2.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校园内的人际交往对象是比较单一的,而进入社会后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学校要帮助学生创造与人接触的机会。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中,学生要进入车间工作,就有机会与不同阶层、不同成长经历与性格特征的人接触,学习到很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提前领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3.在校期间可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减轻家庭负担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绩效制度,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这笔收入是意义非凡的,特别对贫困生更是精神鼓励,感觉自己长大了,有本事挣钱了,可以给父母减轻负担了。所以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还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二. 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明确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定位
   电子实习教学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首先要明确它的专业定位;传统的电子实习教学内容是制作与调试指定的电路,比如OTL功放,学生只要焊接正确,调试出正确的输入输出波形就算合格了;由于制作的电路没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学生学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自然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学生生产出真正的产品,比如扬声器,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从产品的尺寸(经济原则)、焊接的工艺(抗干扰)、成品的组装(职业素养)等方面汲取电子专业的精髓,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更能摸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2.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促进产教相融
   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从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到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教师资格,还要有职业资格,横跨学校和企业,才能更好的促进产教相融。中职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机会不是很多,学校可以研究采用“轮训制”,分批派老师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践;在校企合作机制下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电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高,还能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获取电子行业资格证书,切实提升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总之,双师型教师需要不断的在盈利性的企业和公益性的学校中兼职和教学,及时获取专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依据企业岗位需求来制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内容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给学生传授的主要是企业文化、岗位生产中的要求和任务,所以电子实习的内容必须依据企业岗位需求来制定。
   传统的电子实习课题虽然能实现一些电路功能,但与市场上的产品相比,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学徒制要求是学生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掌握产品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在产品出现故障时能够有一套科学的解决方案;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学生不仅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练,更需要有工匠精神。综合考虑电子实习的教学目标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学校选取了两家企业为合作对象,其产品分别是红外电子报警器和数字万年历,这两款产品几乎涵盖了模电和数电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大有帮助。
   4.创新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打破传统评价方式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中,由企业安排授课时间和地点,在师傅和教师的共同配合下,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以学时和工时为基础,科学的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例如在生产红外电子报警器时,学生准时进入生产车间工作,工人们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能给这帮孩子树立榜样,营造出一种校园里没有的气氛,仿佛是用行动告诫他们,这是在工作,不是在上学。在前期阶段,师傅可以将红外电子报警器的成品电路分解成几个独立的部分,自行决定理论讲解和实践时间,每个部分完成后都要进行测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学生对这个产品已经比较熟练,就可以进入批量生产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和企业质检员要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对于不合格的地方要及时指出,并适时的给学生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督促他们一定要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
   在评价阶段,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按学徒岗位表现情况如实评分;具体的从学徒的工作态度、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评价结果及时公示,让学徒对自己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此外,对于有残次品的学徒要按照企业的薪酬条约扣除相应的工钱,让他们体验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
   三. 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实习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双元式管理,需要细分任务和责任
   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双元管理、教师与师傅双元授课,需要细分相关任务和责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敷衍教学、互相推诿的现象;学校要不断与企业沟通与协调,也需要行业能够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来保障。
   2.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保障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师资水平、学生素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的培养成本也相对较高;学校需要突破教育系统单一的经费来源,探索政府、企业、学校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的机制,为现代学徒制的长期、良性的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四.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践,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社会发展的表现,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作为电子专业教师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工作,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红荃,苏维.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职教论坛, 2016(16):27-28.
   [2] 赵鹏飞.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1.
   [3] 赵正宝.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长效运行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7(12):10-11.
   [4] 高鸿.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先行突破与实施策略[J].职教论坛,2016(3):1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