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思想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运用探研
摘要:现代学徒制思想应用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其积极作用在于能够将理论以及实践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须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加强市场调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现代学徒制思想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活动之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教育;电工电子;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集中体现,与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相符。就传统中职学校人才培育模式而言,通常是通过学校理论教育以及企业学徒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过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难以兼顾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而现代学徒制则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进行了改良,通过工学交替的模式,让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实现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的兼容。
一、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对于企业而言,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无疑能够引入优质人才,解决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而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将企业作为学校教学实践的基地,从而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也能为学生就业打开良好的渠道;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期间就能与优质企业接触,了解企业的具体状况,便于日后的职业规划。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务必明确彼此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而企业也可指派优秀技师去学校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加强市场调研,重构课程体系
市场调研是现代学徒制得以展开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使中职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成长规律保持一致性,符合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期望,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囊括了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实训以及企业实习。学校务必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形成校内导师教学以及企业技师指导的“双重指导”人才培育机制,教导学生如何在学生以及学徒身份之间进行切换,以提高学生对于现代学徒制这种学校与企业交替培养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在现代学徒制之中,学生一半的时间用于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半时间用于企业培训。无论是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企业培训,其相关性内容均是由学校以及企业共同制定,直至培训结束后,经由理论以及实践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均能获得专业结业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在拥有双证书的情况之下,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均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进行教学改革,突出教学活动的创新性
就传统中职教学模式而言,实训课程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而理论教学比例过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当前企业所需求的技术型人才相悖,学生进入企业之中往往也会不知所措。针对于这一现状,中职学校应当切实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积极调整教学思路,提升实践教学活动的比例。就电工电子教学活动而言,应当始终围绕“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同时广邀企业参与到课程设计以及实习计划的制定之中,使学校课程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通过现代学徒制思想的应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习应当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之中,在入学的前两年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以企业实训,而在最后一年则以顶岗实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实践操作的比重大幅增加,学校育人的目标更加清晰,企业的用工问题也得以缓解。
在实践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以及企业务必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多元化的实训方式,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对于学校硬件设备的投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体验;此外,需选择实用性突出以及趣味性较强的实训项目,将实习内容以及企业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的投入度,增进学生实习的成果,以此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思想应用于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其主要意义在于给予了学生双重的身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大幅提升实践能力。因此,在中职电工电子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以及实践的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顾玲芙.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24):198.
[2]邢耀敏.谈职业中专新型学徒制度下的电子电工技术教育教学——以甘肃景泰职业中专电子电工技术课教学为例[J].职业,2018(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