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教学在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实践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其中,包括教育领域,从而开发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即移动教学,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移动教学的简单概述,进而分析了移动教学在高职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实践,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移动教学;职业院校;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
引言:职业院校是培养实践性人才的主要场所,设立了很多实践操作类型的课程,如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为了更好的开展该项教学活动,纷纷采用了移动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对移动教学在高职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移动教学的实际价值奠定良好基础。
一、移动教学概述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出现了很多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移动教学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指的是利用移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移动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大多数教学活动当中,趣味性普遍较低,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而采用移动教学模式之后,会增加很多趣味性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进而赋予教学活动更高的趣味性,更容易对学生进行吸引[1]。其次,能够打破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接受教育。最后,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获取更多教学资源,从而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
二、移动教学在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中的应用
(一)以市场需求制定目标
开展移动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对教学活动提供良好引导,合理的对课程进行安排,选择最佳的移动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以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为例,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即发动机点火异常、燃油供给不良等故障进行检测与维修,并可以指定维修计划等;二是社会能力,如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三是方法能力,如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寻找资料,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获取新的经验等。
(二)以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
制定出目标后,教师应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中心,由简入深的课程,并从“体验—了解—研究”的维度出发,准确对知识点进行划分。同时,以智能维修为中心,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2]。以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修理一课为例,教师先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向学生播放一些点火系统故障的视频,使学生掌握点火系统故障的基本信息。之后详细向学生讲述引发这类故障的主要原因、对车辆行驶造成的危害等。最后,讲解点火故障的解决措施,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点火系统故障,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当中解决这一故障。
(三)设计移动教学模式
1、课前
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首先需要通过相应的移动教学系统,初步的将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移动教学系统的学习,会简单的对知识点具有一定了解,并产生一些问题,之后在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为教师备课提供信息支持[3]。以随车诊断系统的认识为例,先在移动教学系统内发布随车诊断系统的简介、功能、优势等信息。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简单阅读,可能会产生该系统内有哪些检测方法等问题,从而利用移动教学系统,将这一问题反馈给教师。
2、课中
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温度传感器电路检修为例,教师可以采用虚拟三维仿真教学法,即利用仿真软件,构建出温度传感器电路故障,并在该仿真场景内,一方面讲解课本内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践动手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到一起。同时,教师讲解完之后,学生还可以在该场景内进行实践,以加深操作技能的印象。
3、课后
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利用移动教学系统对课中知识点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以随车诊断系统的认识为例,可以利用移动教学系统,向学生发布什么是下一个驱动循环,OBDⅡ系统有哪些检测功能等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移动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度,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进而有效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院校应加强对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卓.浅析移动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18(24):34.
[2]马冰,桑峻.手机移动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实践——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J].福建电脑,2018,34(08):94-95.
[3]陈祥章,韩煦,冷士良.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17,03(1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