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

日期: 2019/5/4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周卫东

摘要:自二战结束之后,西方就出现了以德国推行的双元制为典型代表的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舞台上成为一道崭新的亮点。 本文通过简要阐述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其未来发函趋势对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我国未来对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西方现代学徒制;特征;启示
  
   西方传统学徒制的覆灭是以工厂制生产方式的出现为标志的,在这个人们盲目的将学校职业教育作为整个职业教育舞台上唯一的亮点时,以德国推行的双元制为典型代表的新型现代学徒制顺势而生,并在萌芽时期就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一、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一)、方现代学徒制的概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欧盟国家都对西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深刻的认知,并正在建立适合自己国家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系统[1]。21世纪初部分国家注册的学徒人数如表1所示: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

   表1 国际学徒制系统
   (二)、多方现代学徒制的典型
   欧洲将学徒制分为需求引导型和供给引导型,如表2所示: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

   表2 需要引导型与供给引导的学徒制比较
   二、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
   (一)、学徒制的对象扩大
   在现代,由于多数国家都推行了义务教育的政策,直接导致学徒的起始年龄在不断的增高,为此很多国家也取消了学徒制招收年龄的上。换句话说就是,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对象几乎是完成义务教育后的所有人。
   (二)、从传统行业向广泛的职业领域扩张
   据调查结果显示,陈旧的学徒制主要集中在手工业、建筑、金属制造等传统行业。然而,各个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为了满足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西方国家着力于将学徒制推向更广泛的职业领域。
   三、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
   监管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具体运作特征各有不同,但仍存在一些典型特征,具体如表3所示: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

   表3 欧洲学徒制明显的共同特征
   (一)、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管理
   西方现代学徒制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央分权给地方、分级管理;一般来说,其组织和管理分为中央部委负总体规划、独立政府机构负责学徒制项目的总体规范、由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负责具体管理、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实施培训这四个层面。
   (二)、多元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机制
   西方现代学徒制往往存在政府、企业、工会、师傅、学徒等多方面的相关利益者,在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政府、行业、工会和学校利益相对均衡的一种协作系统,并且这四方相关利益者分别主持着机构中的决策权相对平衡。
   (三)、以企业为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西方现代学徒制中,政府和培训机构不再是核心所在,核心由政府转移到了企业身上。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职业能力标准的主要订制者原本就是企业其次,学徒制培训的主要场所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这两者在培养方式和目的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2]。
   (四)、以学徒为主的双重身份
   目前,针对青年只有在获得企业认证的学徒岗位之后,才可真正的走近现代学徒制项目,最终实现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获得成长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学徒”身份又区别于正式员工,主要表现在薪酬待遇方面,由于学徒的津贴相对要低很多,为企业节约了很多培训成本,因此有利于激发企业提供更多的现代学徒制岗位的积极。
   四、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启示及思考
   局上述可知,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存在法律规范不完善、校企合作层次低、经费机制不适当、企业参与热情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与西方现代学徒制相比较而言,我们应当积极改进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其工作重点是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和=并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在这一过程,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经验,必须以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来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具体建议包括建立优化经费机制、完善立法、加大宣传等,使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双向互动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对西方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了解之后,应当充分认识到我国该领域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做出改进,致力于改造我国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向纵深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熊萍.走进现代学徒制——英国、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 成人教育研究所,20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