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例谈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做中学”的应用

例谈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做中学”的应用

日期: 2019/4/1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陆佳

摘要:机械基础课程是所有中等职业院校工科类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其综合性、工程性以及实践性都很强。这门课程的开展意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将来从事机械职业的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在“做中学”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缓解该门课程的枯燥性和难于理解性,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进而有效地为机械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做中学
  
   伴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顺势进行革新。目前,“做中学”已经成为培养职业科技人才的一种新型模式,如何更好的落实在“做中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课程过于呆板,因此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努力构建“做中学”的全新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这也是中职教学改革过程中最值得去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做中学”的内涵
   “做中学”其实质就是一种行动导向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出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往情境,学生是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主体,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积极构建和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日后对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完全胜任相应岗位的要求,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其所学的知识可以有效地运用到其它的行业中,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做中学”不是一种相对具体的教学模式,但确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启迪了学生对加些知识的渴望,调动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做中学”是否适应中职机械基础课程
   1机械基础课程特征:机械基础是所有中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其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大而且知识面较复杂。这门课程主要涉及了液压传动、机械传动以及轴系零部件等方面的内容,其原理较多,内容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中职工科学生特征:这部分学生多数为中考不如意的男同学,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接受知识能力不强;平时喜欢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学习,讨厌填鸭式教学模式,却喜欢新鲜事物。
   3中职培养学生目标: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对人才的培养,中职教育意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作为导向,使学生具备高技术的操作能力且能够适应日后的职业要求。
   针对中职院校课程和学生的特征,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无法适应这类院校的发展要求,学生无法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这是一种不成功的教学模式。所以说“做中学”的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中职院校的学生们。
   三、“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步骤和案例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五个步骤:1了解相关信息2制定相关决策3积极有效实施4时常检查5做好评估。在“做中学”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行动者,教师是主导,是组织者,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努力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
   下面以基础教学的第一章“间歇机构”为例说明“做中学”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布置任务。通过给学生观看间歇机构动画课件,给学生们布置作业:通过这次活动开发出一种新型产品。在此过程中完成四项任务:
   2.分组制定计划书。教师要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人员可设定8个,在这个八人中选出一名优秀人员作为负责任,要求其协调组内事宜并汇报任务结果。计划书的制定应该按照其任务的具体要求。例如,查询资料,了解间歇机械工作的原理;设计出相应的图纸,选的相应的材料,进行安装。
   3讨论方案。各组制定方案并进行讨论,进而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4.实施计划,负责人进行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的实施各项工作,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调整到最佳方案和最好状态上来。
   5检查和评估,通过检查和评估,做出科学的论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最优状态。
   四、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合理,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有利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制定合适的教学任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生心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然后,教学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具备的水准,任务要与学生的各科知识相连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的活动做出一个具体的、公正的评价。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教师做出一个客观中肯的评价,这也是教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有效手段之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进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说服教育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机械基础作为工科类的基础性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中学”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满足了机械基础课程的技能性和实用性特征,更适用于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鄢继炜.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以中职专业课《汽车机械基础》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
   [2]范庆丰."做中学"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以《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为例[J].职业,2017,(30):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