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日期: 2014/2/5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机电系 杨良明

摘要: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较为分散、复杂且理论抽象,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讲,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广大中职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据此提出了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基础;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现状
   随着普高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计算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目标意识和忧患意识,同时自制力较差且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机械基础这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客观上也加重了教师的授课负担。
   (二)、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对教学实验设施及器材的建设问题,一些学校已经建立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实训基地或实训大楼。但是,一些教师仍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先进行知识理论的讲解,然后再进行统一的实验或者实践,没有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致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知所云,在实验时不知从何入手。
   二、提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再加之该课程与中学阶段的课程联系较少,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要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思考问题
   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着手。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5-20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学生思想行为叛逆、自主意识强、贪玩且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提问法、示例法、实验法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将工作与生活中那些学生乐于知道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当作教学的案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链传动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以自行车为例,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脚蹬子带动后轮运动就是典型的链传动。生活中,我们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人蹬一圈自行车的后轮就会转动好几圈,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该问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会自行地进行思考其中的原理和原因。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和提示学生,大轮上的齿数远远多于后轮,而且每个轮齿和链条上的链节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后根据上述的推理和思考引出链传动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行车后轮这个典型的链传动,来深刻理解链传动的原理,进而为其他链传动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课堂教学,深入观测“必需 、够用”原则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多且杂,各部分内容既有自身的特点和知识体系,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常用零件部分和常用机构部分的知识相互渗透。这些都容易给学生造成内容繁杂、知识散乱的错误认识。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是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关键。在实际理论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贯彻“必需、够用”原则,在保障“三基教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和实用,删减教材中太深、太偏的理论证明及推导,多讲解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实用性强的内容。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如推导齿轮传动比公式,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师生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公式的内涵。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首先,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交叉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繁多且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在教学中,如果只重视实践,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交叉进行,让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解“轴”时,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零件,用来支撑作回转运动的零件,以此来传递运动和动力。那么“轴”的原理是什么呢?对于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而“轴”的结构又较为复杂,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交叉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轴”的作用、分类以及构成材料等理论的讲解,然后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通过拆装减速器里面的“轴”来完成实践教学,最后向学生讲解“轴”的结构,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将部分理论课程安插到实习基地进行。学校应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实习基地内不仅应具备理论教学的设施,还应具备实习所需的场所和设备。在实习基地内,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讲解后,应立即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例如在进行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时,教师只需要讲解平面连杆机构因其低副压强小、易于加工、磨损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的控制操纵机构和工作机构。但是由于其在运动过程中存在间隙,会产生一定的运动误差,进而讲解曲柄和摇杆的概念。对于各种四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的简单画法则直接到实习现场进行现场观摩,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总结教学。
   最后,增开实验课。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抽象,所以,学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开设实验课。如在讲解“强度”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和变形的拉伸实验。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乐于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接受新鲜的且难于理解的抽象理论。
   (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广大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应积极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零件的形状和机器的组成,让学生能够对机械基础课程中众多的零件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复杂的结构,也可以通过积木式的传动组合模型来进行搭建。
   (五)、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
   目前,项目教学法已经被认为是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项目教学法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但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此方法。因此,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地使用项目教学法。如《机械基础》中的“平面连杆机构”就可以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来进行,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完成“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曲柄摇杆机构”的制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制作步骤。在完工后,进行检查评估并找出差异,弥补不足。在完成“平面连杆机构制作”的项目中,学生真正掌握了教材上的内容,打破传统的教材、教法,做到了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索、创新以及成功的喜悦。
   结语:
   尽管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繁杂且抽象,但是我们只要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而学以致用的目的,达到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者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自强.基于提高《机械基础》教学质量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22).
   [2]滕雪莲.提高《机械基础》教学质量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2).
   [3]王中宝.提高机械基础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策略[J].教育界.2011(6).
   [4]蒋丹.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机械基础》教学质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
   [5]史春梅.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J].职业技术.201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