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日期: 2014/2/5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於立勇

摘要: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能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本文结合案例教学的特点,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计算机课程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如何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就成为教学的当务之急。随着中职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大部分的计算机课程从教室转移到了多媒体教室,学生基本可以每人一台机器。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不是很好,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效率不高。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此,笔者做出以下探讨。
   一、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将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不仅是设计者,也是激励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和讨论中学到知识。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首选由教师提出题目,让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和分析,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通常是一学生讨论为主,重在参与过程,并不是单独的传授理论知识,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具有较强的真实性、直观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直观性。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是具体实例,加上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3、集思广益,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常是选用真实的事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从而打开思路,而得出的答案都有事实依据。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一)设计合理的案例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首先必须设计合理的案例,且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案例必须目的明确,待目标明确之后,学生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等;二是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也就是案例中必须涉及的学生熟知的例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一案例,并能促使学生在分析和思考案例的同时,锻炼学生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妥善解决类似问题;例如我在讲EXCEL数据处理创建图表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家去查各自家里一年的水、电费,回来制作一张自己家庭一年水、电费开支的图表,然后对图表进行分析总结,效果相当不错,学生一方面了解了节电节能的知识,另一方面,对EXCEL中的数据处理及图表创建有一个更深的影响。三是案例必须具有阶段性,也就是在案例设计时应循序渐进,把握案例的难易程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四是所设计的案例教师本身必须能够驾驭,对于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一一回答和解决。
   (二)案例分析
   案例设计好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案例展示
   中职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种类繁多,比如程序制作、动画制作以及程序编程等类型,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与不同的展示平台相搭配,得出的效果完全不同。通常情况下,理论性的课程大都选取多媒体投影,而实践性的课程,则选用网络教室等教学平台,得出的效果更加理想。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通常是针对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方法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关联;二是应以学生为主,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以宏观的角度掌控和指导学生案例讨论,预防偏离中心主题;三是待学生明确案例目标之后,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解决案例,提醒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在小组中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再完成拟定案例。
   3、案例总结
   待小组讨论和操作之后,教师应安排学生总结案例。即对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案例中涉及的知识,引导他们优化方案,最后总结一个最佳的方案,不仅有益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术,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完成案例
   引导学生按照所总结方案进行上机操作,实现案例重现,即使经过分析得出一个最佳方案,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文艺没有解决,因而在学生上机期间应加大巡查力度,并引导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例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案例较多,以下就以VFP为案例阐释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程序设计过程中涉及很对抽象化的概念,如果我们能运用案例教学法,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首先按照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设置案例展示、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完成案例几个阶段进行,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首先,学生要阅读案例,对具体案例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了解,认真阅读案例,并且要有个人的研究与分析,熟悉数据库开发过程各阶段的基本任务。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教师要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计算机的演示,启动并点击并运行“动态控制”的表单。教师演示过程中,对系统提出功能需求,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表情明白学生的认真程度,待案例演示结束后,教师应明确提出,演示的系统就是VFP课程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并与学生分析和讨论如何设计窗体中的背景图案,从而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表单属性,解释表单常用属性的概念,以及怎样改变其默认设置。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
   其次,分析哪种方式能显示字幕,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在表单中添加控件,让他们明白标签控件的一般作用和使用方法,再告知实现自动显示效果而必须使用的控件,编写并演示自动执行过程代码。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初始化表单,编写自动执行过程代码,并运行表单,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些过程,让学生能了解可视化界面环境,以及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程序设计,并产生深刻的影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的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规定时间让其完成相应的任务,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待试验完成再写好案例报告。由此,借助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整理设计,就能把这一节所学的内容汇集到实际案例之中,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经验,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和兴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新,陈同俊.案例教学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08)
   [2]肖泽勇.举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3)
   [3]霍晓芳.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05)
   [4]陈晓红.案例教学法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实习中的探索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