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日期: 2010-8-7 0:41:09 浏览: 6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计算机专业作为近些年来的热门专业,在职业院校中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如不及早解决,必然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如何解决计算机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作者进行了认真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改革
   一、国内外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
   (一)国外成功的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方面,均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1.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浅显,强调学以致用;而专业必修课门类虽少,却几乎覆盖了专业必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一般为3∶7,加强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广泛适应性,便于其迅速就业和转岗。
   2.加拿大的CBE课程设计与德国不同,其具体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制定DACUM表,第二步编制课程大纲。DACUM表的制定是由校方邀请企业代表组成委员会,由委员会通过分析、归纳确定这一职业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编制教学大纲则是由学校组织有关的教学人员对DACUM表进行分析。首先将相同或相近的知识归类在一起,构成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教学模块,也就是构成一门课程;然后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构成课程大纲。同时,课程大纲中再加入一些非专业课程,约占25%。这种课程设计,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一种较为实用和易于操作的方法。
   (二)国内探索的经验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国内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总体来说,都是围绕着从过去的重理论教学、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到树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一方面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着眼加以探究。这方面的文章有:桑玉民的《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孙宏文的《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费晓英的《中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季斌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专业建设》;黄日强、周琪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等。另一方面从课程体系着眼来研究,这方面的文章有:王宇昕的《谈计算机专业“三步走”课程体系结构》,王军伟的《面向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张克慧、李文英、袁胜昔的《谈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等,都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
   二、针对职教和专业特点,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两年制势必降低学生的文化基础,但是,学生必需的文化基础已经在高中阶段形成,进入高等教育层次后,学生的文化基础更多表现为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后续的学习能力。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终其一生的知识,只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1.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比如可以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适当压缩,仅仅将其引入门而不做深入的研究,也可将其作为限选课。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3DMAX、网页制作,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能够举一反三,自学与之类似的其他课程。
   2.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
   3.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点,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使知识及时更新。
   三、注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理论的不断创新,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
   某大学曾组织四个调研组到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约200家用人单位进行有关毕业生素质与就业关系的调查,调查中他们发现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创造性人才是最受用人单位青睐的,而那些学业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差的学生并不受欢迎。因此,我认为创新素质的具备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对每个劳动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应体现创造教育的原则,应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索—结论—问题—探索”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过程,促使发散思维的形成。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束缚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讨论、辩论、自学和实验等开放式的教学基本形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规定主题,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一件作品,从作品内容选定、计划的制定、材料的选择、完成的过程教师都不加以干涉,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在讲Dream weaver网站设计时,就可以限定一个主题和基本框架,提供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等素材库,要求学生进行创意制作网站,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动脑能力和独立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人格。
   四、提供良好的主动学习环境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中渡过的,但往往是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式练习,如果给学生提供更进一步的场地,让他们变被动式练习为主动式学习,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比如网页设计比赛、软件设计比赛、平面设计比赛、课件设计比赛等。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起到推进作用。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都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计算机专业更应该使毕业生在拿到学历文凭的同时,能够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因此,学校应切实重视这方面的考试,提供良好的考试模拟环境,提高证书的通过率。
   总而言之,教学中应该注入情感因素,使课堂上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挖掘其学习潜能,并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维强.英美等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J].理论界,2005,(4).
   [2]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