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浅谈对公开课的认识

浅谈对公开课的认识

日期: 2014/2/5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学校 张晔

【摘 要】作为最贴近教师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在培养青年教师,展示和探索先进教学理念、推广优秀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充分认可,成为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一种重要途径。然而,部分教师对公开课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好多公开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变了味,如何正确理解和定位公开课是一节公开课能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公开课 定位 示范性 研究性 真实性
  
   公开课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面向特定人群进行课程讲授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展示和探索先进教学理念、推广优秀教学经验的课堂实践模式。
   作为最贴近教师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其在挖掘自身优势、开发创新潜能、大胆探索教学模式,培养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展示和探索先进教学理念、推广优秀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价值已经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充分认可,成为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一种重要途径,在各个学校中开展得蓬蓬勃勃。然而,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好多公开课在开设的过程中变了味,出现了背离教科研活动的初衷:
   1、课堂展示形式一味追求新、奇,过于花哨
   为了想方设法突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亮点,展示教学形式的创新,吸引“观众”的眼球,迎合听课者的口味,授课者往往不遗余力地在新、奇上下足功夫,整个教学过程过于花哨,冲淡了课程教学的目的,掩盖了课堂教学最初的本质。
   2、公开课变成了重复课、排练课
   由于开课人对公开课的心理标准太高,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尽善尽美”, 往往把公开课定位成教师个人的表演课,课前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准备,进行若干次的“彩排”,刻意回避可能存在的教学“缺陷”,人为地设置课堂教学中的“情节”,把学生当成自己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和心理感受,违反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违背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征。这样的课堂往往提高了老师,却耽误了学生。
   3、听课者的评价标准出现了问题
   在听课人的眼里,公开课在形式上就要有所创新,就要有亮点呈现,就要善于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课堂上就不能出现计划外的问题,否则你的公开课就是失败的。这样的评价标准过于偏颇,其实,公开课也是“课”, 在教师引领学生探索求知、展示先进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同样要面临着许多的“意想不到”,因而失败也并不能完全排除。公开课不以成败论英雄,公开课的价值在于验证新的教学理念,为大家提供一个评价的案例、一个批判的靶子,成功的公开课固然可喜,失败的公开课同样可以为评论提供良好的素材,具有较高的教学评论价值。
   其实不论是公开课出现了“跑偏”现象,还是听课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出现“跑偏”现象,都是对公开课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而教师在开设公开课的过程中对公开课的理解和定位就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公开课也是课。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还是先进教学经验的推广,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与内容始终不会变化,因而公开课开设的前提是公开课首先要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清晰,条理清楚,语言准确生动,板书规范工整,教态自然大方;遵循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我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传授知识准确,有创新,学法指导有特色,课堂训练有层次,体现新教改的目标要求。
   2、课堂教学要有充实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要求清楚,重点、难点突出,学习的内容充实丰富,学生通过老师的引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烈的兴趣和需求,在兴趣和需求的双重动力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方式达到完成学习目的的任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学有所得。
   其次,公开课不是普通的课。公开课是展示和探索教学理念的课堂实践模式,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与普通课相比较,公开课又有自己特殊的本质。
   1、公开课要有一定的示范引领性:一堂课之所以成为公开课,就是因为这堂课在教学整体设计方面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公开课的开设过程,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这种形式,引领全校师生对新的教学理念作一个前瞻性的探索、典型化展示的过程,是探讨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教学经验的过程。如果一节课中没有鲜明地体现出个人的理论追求,则这样的课不宜作为公开课来展示,因为没有一定理论指导的课肯定不是好的公开课。
   2、公开课要有较强的教学研究性:公开课的开设过程就是验证新的教学理念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可能还处在理论阶段、探索阶段,还要通过课堂教学这种实践模式进一步验证它的可行性,开设公开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听课的人在观摩、评议和争鸣的过程中逐渐认可和接受你的理论,总结并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含量和艺术含量,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研究的价值。
   3、公开课要有真实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互长,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生成、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思维总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因而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回避可能存在的教学缺陷,有了缺陷才会暴露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引起争鸣,有了争鸣才能解决问题。教学不同于演戏,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客观、真实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4、公开课要有完善的评价测试标准: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开课者的个人风格,感受开课者的新教学理念的体现,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应将听课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是否更能充分体现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否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否在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等等方面。成功的公开课应该是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方法的选用,评价功能的发挥都紧紧围绕学生,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听课的教师,更应该从这些方面去发现不足,并积极交流,才能促进上课者和听课者共同发展。
   总之,要想使一节公开课成为成功的示范课,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必须对公开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节公开课必须要具备鲜明的个性色彩,必须主题突出、任务明确,在展示和探索先进教学理念、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性和可研究性才能成为成功的示范课。
  
   参考文献:
   [1]、叶澜 《新课标下如何评课》 夏门晚报 2005-12-16
   [2]、《常态课成为公开课》 武义教育网 2011-10-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