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日期: 2009-1-11 5:35:12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叶鉴铭

    摘  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引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举措,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等多个类型和领域上。检视我国7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着办学模式趋同化、办学特色宽泛化、培养模式传统化、教学改革形式化、管理体制行政化等倾向,积极面对和客观正视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新路径,是提升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前提。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问题;对策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即高等性和职业性,这是高职院校的共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由于受办学时间、地区、学校类别等条件的限制,各高职院校应该各具特色,这是高职院校的个性。

学海网
因此,高职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当然也包括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个性包含于共性之中,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特色的描述是:“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1]

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一是特色,二是水平。特色体现水平,水平支撑特色,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中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建设还要落脚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中,具体体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是学校的品牌。目前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集中在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等多个类型和领域。邓峰认为,高职院校特色内涵有三个层面的释义。在微观层面上,它是指学院某一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中观层面上,是指学院某一领域的个性风貌;在宏观层面上,是指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整体办学特征或文化特征。学院特色有三个特点,即独特性、优越性、稳定性[2]。

邓峰认为高职院校特色类型,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综合到分析的思维路径,高职院校特色类型初步可分为办学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管理特色3个层面5大类型14个方面,并依从教育学有关范畴的逻辑关系,把各类特色确立为如下结构框架:(1)办学特色:正确的办学方向;准确的办学定位;创造新的办学模式。(2)教育特色:教育氛围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上的特色;五育协调,突显一育特色。(3)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特色;课程体系方面的特色;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产学研合作上的特色)。(4)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特色:队伍组成结构上的特色;教师培养提高上的特色。(5)管理特色:管理制度方面的特色;管理风格上的特色。[2]

潘懋元教授认为,当前的高职高专面临两个新形势。一个形势是当前高教的发展形势大好,但是就业的形势却很严峻。如何办出特色,要做具体的分析。一是要考虑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环境;二是要考虑当前以及相当一个时期的社会需要;三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自身的优势和特点[3]。

郑巍、龙卓珉、郑光华认为,办成具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是创建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关键,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4]。

黄文伟认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水平等五个方面[5]。

刘彩琴、冯和平认为,积极创建特征鲜明的高职教育模式是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关键,主要包括:建立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的试点模式;构建产、学、军、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创建“前厂后校”的产学结合模式;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探索紧缺型人才的两年制培养模式[6]。

李光认为:“高水平的特色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着力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是一般的质量建设、达标建设,作为引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代表的是国家水平。”[7]

张亚军、胡晓旭认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三个特点,即针对性、目的性、可操作性[8]。

马树超认为,首批国家示范院校普遍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院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领导能力,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在区域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特色,认真编制“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将建设重点落在人才培养上。

谢战锋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应该反映办学理念的特色、办学主体的特色、办学模式的特色、办学环境的特色,此外还反映在学科教学特色、服务管理特色、教研科研特色、校企合作特色和学生就业特色等许多方面。办学特色既可以反映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质量、效益和学风、教风、校风,也可以反映学校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的办学特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应包括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系统性[9]。

冯家贵、秦福利认为,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其鲜明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区域性、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10]。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统计、研究、分析7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之后,认为,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1.办学模式趋同化。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上,还是在学生的素质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与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与普通高校趋同化现象明显,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本质的区别与内涵含混不清,缺乏真正的高职教育特色;办学模式呆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不准确,致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目的明显失落,致使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信心[11]。

2.办学特色宽泛化。有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确定办学特色时,提出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大包大揽,把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全才、通才的毕业生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是难以实现的。如同社会上商品具有符合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一样,作为特殊商品的人才也必须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作为引领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应该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地方、行业和企业的特殊要求,通过对这种外部要求的研究与专业构建,再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传统,进而形成独特鲜明的办学特色,以适应地方、行业、企业的某一特殊需要。

3.培养模式传统化。我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还没有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瓶颈,培养模式传统化问题比较明显。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在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统领下的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等。

4.教学改革形式化。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的抓手是教学改革,特色是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凝聚而成的,内涵的发展也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积累的。通过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软实力,相对于各示范性高职院校都基本具备的硬条件来说,软实力才是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才是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软实力领先也是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条件。目前最能反映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改革力度的地方,就是凸现实践性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征,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势。示范性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从认识到实施,尚有许多薄弱之处,乃至空白。实习与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与实训教学工作,根本达不到高职院校所规定的50%实践课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课,只是在教学计划中能够看到50%,但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实现。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迅速扩张,实践性教学设施和环节极其滞后的情况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当责无旁贷地把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由此来缓解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的问题。

学海网

5.管理体制行政化。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然沿袭着传统学科教学的管理体制,而且行政化趋势增强,很不适应高职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灵活多样、开放办学的特征。要尊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从管理体制上创新,变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为扁平式的项目管理,编制新的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的管理规范,让创新的管理体制给示范性高职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提升

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趋同化现象,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解决。从理论上讲,我国高等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两方面人才,一类是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技术能力,显然它的培养目标或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所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讲求“实用、够用”,而不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也以“适用、管用”为主,而不考虑知识的优化与深厚。因此,其培养目标应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12]。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品牌与旗帜,更应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特色。示范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紧贴市场经济发展的脉搏,主动参与、融入与接轨。首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一个中长期发展的阶段里,国家鼓励、扶持何种产业、何种项目,限制、压缩什么产业、什么项目,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把握实质,并作为自身制订具有一定超前性发展规划的依据。其次,要与学院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态势相适应。例如,长三角已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亚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身处长三角经济圈内,必须研究长三角经济形态、经济模式,始终把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办学模式上要主动适应,主动接轨,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影响要与本地区高新企业的开放、开发趋势相融合,加强与本地区高新区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努力为学生在高新企业区展示自我、施展才干搭建平台,增强校企合作、共生共赢的依存度和关联度。

面对办学特色宽泛化比较明显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一定要研究和探索地方经济、企业、行业对自己的特殊要求并结合本校办学的历史积淀和传统,进行卓有成效的项目课程建设与专业构建。摆脱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羁绊,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瓶颈,真正实施高职教育背景下的特色办学。特色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涵,一所高职院校要想跨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行列,就必须积极主动地研究高职教育的特征。研究特征要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心理特色的东西最忌讳宽而泛、虚而大,特色的东西也最讲究精致内敛,不要把那些容易出成果、赶时髦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特色。真正的特色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新”,真正的特色还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脉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要以教育家的胸怀和胆识,触及决定示范性高职教育特质的根本性问题,不断探索影响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新路径。

创建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特色的目标,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传统化的问题,示范性高职院校一定要在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打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束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如果把项目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实践建设作为示范性建设的龙头,那么工学结合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就是龙身,或者说是平台、是载体,龙身失去龙头就会迷失方向;而龙头失去龙身就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两者必须紧密结合示范性高职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型的伙伴合作关系,大力推行“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群都要引进两家以上企业或行业,采用“冠名”、联合培养等形式创新办学体制,同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部分实际操作课程转移到合作企业中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一些高职院校已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已与杭州乾坤实业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合作,与杭州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有限公司合作,与跨国公司友嘉实业集团合作,并在校本部成立了“友嘉机电学院”,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职科技创业园落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投资3亿元的杭州市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落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等,这些校企合作的新举措,都有力推动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步伐。

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的核心是教学改革,面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式化的问题,凸现实践性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间在教学改革上的差异,一般以实践性教学的差异最为显著,而实践性教学的差异又主要体现在能否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通过建立职业氛围较浓的“仿真”实验室,创办灵活多样的“全真”实体公司,吸引企业将设备甚至生产线搬进学校;在校外,鼓励每个专业都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起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不仅使高职院校占50%实践课的要求得以轻松地实现,而且使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落到了实处,更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式化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得以解决。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内涵建设的过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历史上和现实中不知有多少高校希望创出自己的特色,但最后真正能创出特色的只是极少数[13]。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创建特色的思路要么缺乏创新性,要么含混不清,甚至出现“思路迷失”。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确定创建特色的思路时一定要做到:排除“干扰”,果断取舍,切忌优柔寡断;不落俗套,富有创新,切忌“患得患失”;锲而不舍,贵在坚持,切忌“朝三暮四”。国外一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是因为在发展战略相对专一和稳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不断更新变化的内涵建设,进而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2007-03-20.

[2]  邓 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3]  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18).

[4]  郑 巍,龙卓珉,郑光华.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微观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5).

[5] 黄文伟.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研究———兼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6]  刘彩琴,冯和平.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6,(35).

[7]  李 光.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性思考[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8] 张亚军,胡晓旭.解读“示范校计划”精神明确学校内涵建设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9]  谢战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究[J].考试周刊,2007,(27).

[10]  冯家贵,秦福利.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11]  贺修炎.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6).

[12]  谢明荣,邢邦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职业技术教育,2001,(7).

[13]  李立国.高校特色化战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06,(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