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语文课改之我见
关键词:语文教学 职业中专学生 改革 需要
摘要:课改,说到底,是学生的需要,因此,编者在编教材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有关部门在改善教学坏境、制定考试制度时,都应该考虑到职业中专学生学习和择业的需要,从而使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课改”这一举措已屡见不鲜,很多有识之士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应当承认,课程改革的确能给职中语文教学带来一阵春风、一片绿色,但谁又敢否认当今职中毕业的学生大多数依然错字连篇,书面表达能力颇低,语言交际能力也难登“大雅之堂”的现实呢?也许,改革者应该反思:在“改”之前,是否搞清楚了最需要课改的是谁,课改到底为了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改来改去,也许还是在原地绕圈子,甚至与课改的真正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课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改教材
职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字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高年级程度上,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述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结果必然可想而知。这样久而久之,教学相长就会变成教学相克。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讲的就是我们的教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要让他们“跳一跳”之后就能够接受。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应是编者的首选。当然,职中的考试机制和职中的教学内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环境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环境来达到改革的目的,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职中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学校不妨编写校本教材,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内容侧重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的文章,精美时文、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介绍、哲理故事、小小说、网络文学作品都可以入选。在学生愿意“看”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训练其阅读能力;在学生愿意“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引导其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
教材还应多选些实用性的内容。职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想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和其就业有关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如写收据、会议记录、语言交际训练等。
二、改教法
课改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课改示范课的学生活动也很丰富,师生间有问有答,合作愉快,但教师设计好问题牵着学生走的本质并没有变,只是形式换了一下而已。其实这其中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到底是教师自认为重要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想知道、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去解决自主产生的疑问,而非让学生解决老师设计好的疑问。
所以,新课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的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致使语文课上得像尸体解剖课,这样怎么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呢?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引下主动地探索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源自于疑问”,只要学生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地被动接受和认同。
讲台真的只是教师的需要吗?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讲台基本上就是教师的专用授课台,教师们在台上循循善诱、慷慨陈词,至于学生则只有看的份儿了。笔者认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真正的讲台应该是一种学习之台,是一种交流之台,是一种发表作品之台……总之,教师可以在台上指点江山,学生更可以在台上慷慨陈词,老师可以板演解题思路,学生更可以演示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老师可以在台上介绍别人的作品,学生更可以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总之,我们希望见到更多的学生走上“神圣”的讲台,让讲台也成为满足他们学习需要的阵地!
三、改教具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语言无不隽永有味,让学生如沐春风、乐然陶然。但是再悦耳的声音、再斐然的文采真的就能永远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让学生“百听不厌”吗?现在的职高课堂恐怕是很难如此达到“永恒”的。如果我们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来,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因为多媒体能将出色的声像效果展示给学生,容易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在《琵琶行》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琵琶乐曲声中一边欣赏古典音乐,一边听课文朗读,一边去感悟琵琶女的命运,效果自然要比单纯地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好得多。如教学《阿Q正传》之前,能组织学生观看同名录像的话,其效果恐怕比教师讲几节课都管用。阿Q的言行、性格等特征,通过电视荧屏加以艺术再现:他那“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流浪雇农形象,以及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自轻自贱、向弱者泄愤、对于仇恨易健忘的性格特征,无一不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看后组织学生讨论,诸多难点便会迎刃而解。还可以制作PPT课件,直观再现课文情境,这些手段都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大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另外,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图书馆、博物馆,走进社区、走向野外,去充实自己的大脑,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直观体验,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呢?
四、改考试制度
考核制度要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应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其既能尽量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只以试卷为准,要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挂钩,结合学生本身的水平综合考虑。
其次,考核制度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要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重要,并使他们懂得,现在学习不好没关系,努力就行;现在学习好,要更努力才行,否则分都不会高。
再次,考核制度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水平来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前进的动力,从而使每个学生找到自信。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等方法,避免一张试卷论“英雄”的弊病。“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课改不是一种活动,更不是一种运动,说到底,是一种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在进行新课改时,只有多想想课改到底是谁的需要,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2)巢宗祺《关于新课标及语文课程性质的对话》《语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