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机械基础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机械基础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日期: 2014/1/1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从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潜能,激起更大的求知欲,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可以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从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真诚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处处关注、时时期待,学生就会把教师当做最真诚、最可信赖的朋友,从而把这种师生情谊转移到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上来,激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师生互信,教师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竞争的教学氛围,为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打好基础。首先,教师应放下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架子,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敬畏感。其次,让学生明确,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差别,而无人格不等。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问,从而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2、把握好课堂教学,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课堂教学为教育走向规范化、有序化提供了可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陷入了呆板和单一,抑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要目标,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激发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内源因素,让他们去感悟,去吸取,去创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1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2.1.1引入课题突出“奇”。课题引入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将学生的思维及注意力引导到课题的内容中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题设计得“新奇”,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歇机构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间歇机构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课题的引入阶段就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何奥妙?”等疑问就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满怀好奇地进入课堂,主动学习,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用具来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低副及其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用教室的门、打气筒以及活动扳手来演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快理解低副的概念及其三种应用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2.1.2授课过程中突出“思”。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系列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例如:在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应用的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机构出现急回特性?如何判断机构有无急回特性?急回特性在实践中有什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死点位置,死点位置如何找到?在工程上什么时候能应用死点位置,什么时候要克服死点位置,如何克服?等等经过一系列的提问,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由一个问题的解决迅速过渡到另一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当然,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既不能太简单,简单则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感,也不能太难,太难则使学生产生畏惧感。这样学生通过思考求解,得出答案,才具有一种满足感,成功感,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2不断变换教学方法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如果采用单一教学方法,学生将心生厌倦,只有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2.1分析型的习题课。学过一些概念和规律之后,必须抽出时间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否则,学生很容易遗忘。这种课往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传统的习题课是教师找几个题目,就题论题,一讲到底,尽管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习题课之前,教师应精心选题,精心设计。例如:在巩固普通螺旋传动应用的习题课中,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分析,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技巧,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心。
   2.2.2抽象型的理论课
   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也是后面具体应用的基础和规律。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适时地支持和帮助学生,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在静压传递原理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注水小球和医用注射器的喷水过程,引导学生得出静压传递的特性。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没有因为课题难度大、抽象、不易懂而受挫,反而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机械基础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作为机械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机械基础的实验优势,尽可能多地做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分组讨论。例如:讲解液压传动时,通过制作课件,在屏幕上学生可以看见液压泵旋转及吸、压油过程;而液压阀阀芯的移动可直接反映出液压油的通断、并使活塞换向;而液压油在管道内的流动则直观地再现油液流动方向及液压缸活塞的往复运动…。使液压传动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的元件、功用及在系统的安装位置,都呈现在学生的视觉感官中,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液压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教师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样,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探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3.2将习题实验化
   习题实验化,即在习题课上也要尽可能地改变教师讲学生练的形式,将习题实验化,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加上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得出结论。例如:在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配合以实验,让学生到实验室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工作过程的观察研究得出结论,就容易掌握了。因此,通过实验,不仅使知识的传输富有新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事实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潜能,激起更大的求知欲,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可以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学习风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谭顶良 著)
   《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 主编是爱荣 孙宏碧)
   《机械基础》(第四版 中国劳动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