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控制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围绕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中心,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分析了实施教学改革的效果,指出了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对教师、学生及教材提出的要求。
【关键字】:液压传动控制技术;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
引言
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是行为引导教学法之一,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行为引导教学法是原劳动部引进德国的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引导教学法包含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卡片展示法等,这些引导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实施过程
1.1课程介绍
《液压传动控制技术》是机械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学习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回路及系统、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液压系统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分析液压传动基本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的技能。
1.2 项目、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为教材,每个课题都有任务引入。将一个班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约10人。上课时首先将本节的问题提出来,之后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出来提出疑问并对问题进行解决,老师总结各个小组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学生答案讲述章节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有相关的实验时,则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中,对具体的液压系统故障提出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解决方案,到设备中进行实际排查故障,最后大家总结出最优的方案。例如项目二“液压动力元件的选择”的实施步骤。
1.2.1任务引入(项目的提出)
通过小型液压机驱动压力机变形装置实现弯曲薄板工件,其中薄板工件的弯曲变形是由液压缸带动压头向下运动而实现。那么如何使液压缸实现这一运动?如何选择这些元件?
1.2.2制定和实施计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列出解决该项目的计划和分工。小组按下述过程讨论:(1)了解液压缸的分类;(2) 学习液压缸的工作原理;(3)掌握每种液压缸的特点及工作场合;(4)了解任务中的执行元件液压缸在什么条件下工作;(5)选择对应的液压缸。
1.2.3总结评估
四个小组分别推荐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宣布本组选择的液压缸的类型,并说明理由。各小组讨论选择不同液压缸类型的原因,最好大家统一意见。如意见最终不一致,则教师将最佳答案公布并说明理由,供学生参考。
1.2.4结果应用
教师将各类液压缸的实际应用场合及特点比较,指出各种液压缸的优缺点。举例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液压缸的种类及大概的价位。
2.课程教学方案
2.1教学内容
《液压传动技术及应用》课程是在机械类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和针对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侧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和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确定学习情境,任务的选取围绕实际的案例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展开,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注重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训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本课程共有5个学习项目(17个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可采用四步教学法、引导提示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与实践。每个学习情境设有[学习目标]、[学习小结]、[自我评估]、[评价标准]等部分;每个学习项目设有若干任务,每个任务设有[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知识准备]、[任务实施]和[知识拓展]。学习项目的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2.2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采用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成绩包括平时学习纪律、职业道德、学习情境考核、理论考试等方面。具体配分比例见表2。
表2 《液压气动技术及应用》成绩综合评定标准
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具备中等复杂程度液压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能力,常见故障处理的能力及动手能力。本课程考核内容为: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液压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
3.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效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除了个别请假以外全部到齐上课,在课堂上没有出现睡觉的现象。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从原来的不敢站起来发言到现在的主动发言,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搜索资料能力和自学能力。
3.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液压与气动故障的诊断和排除的时候,能对现有的液压实验台主动提出了整改方案。以往学生考完试后就把知识给淡忘了,现在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动手能力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
4.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4.1对教师的要求
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教师由原先的事先准备好教案走进课堂,对教学内容及进度把握很准,现在教与学是动态的,教师无法预估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解决问题及提出问题,对教学的效果也不能通过一张试卷的成绩来体现,教师的经验一直在积累中。在一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老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要求也提高。项目教学法除了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思考问题,对学生的错误的观点不要直接否定,要鼓励让他多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总结学生的答案要全面正确,对错误的问题需要委婉的指出,重点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需要在暑假中到企业中的相应岗位工作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设计,使教师掌握最新的知识及技能,得以指导和教育学生,更加生动及有说服力,否则,学生总认为老师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缺少威信。对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知识的需求:(1)与已毕业且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交流;(2)了解周边学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3)到学校工学结合的企业中和相关的负责人了解企业的需求本专业信息。
4.2对学生的要求
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和原来的靠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不同,主要通过学生自觉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从问题的理解,资料的收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而后再小组讨论拿出解决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的失误和失败并没有吓退大部分的学生,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因项目教学法给予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实践,学生的自由度很大,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时候需要学生学会自律。学生除了上课时间以小组形式讨论外,还要在课外时间组织学习及讨论,在组内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同时也巩固该项目所使用的理论知识。每一个学生都是项目参与的一份子,既需要独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不怕挫折、勇于表达的积极精神。
4.3对教材的要求
以往的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渐进性,忽略了学科间的联系和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知识应用于生产的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后,需要选择的项目是以生产中实际发生的、具有应用价值为目的的问题,综合起来满足下面6个条件:(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实现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6)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按照6个条件寻找相关的问题作为项目,同时也需要在各个项目中渗透整个《液压传动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
总之,在《液压传动控制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能较好的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总体要求,学生的专业素质能极大的提高,能完全适应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参考文献:
[1]毕明生.高职“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唐冬生.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
[3]方良材,黄卫萍,梁刚.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的《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
[4]吕聪敏,赵悦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5] 郭扬.寻求职教理论与实践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
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法在《液压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