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从学生就业岗位入手,优化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

从学生就业岗位入手,优化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

日期: 2013/12/30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从学生就业岗位入手,优化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

摘要: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以企业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技工院校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技工院校钳工专业教学体系和对教学体系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钳工专业技能,提高技术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素质。

关键词:传统教学 专业定位 岗位分析 教学探索



目前技工院校钳工艺课程体系的现状是专业定位模糊广;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体现现代工业发展水牛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基于此现状,应按照学生就业岗位技术能力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教学,针对以上几点下面谈谈我的理解和思考。

一、现阶段技工院校钳工工艺教学分析

(一)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缺乏先进性

技工院校现在实习教学内容选取的多是依附于8、90年代的实习课题,8、90年代钳工课程的理论和实习课题来源是建立在机械化严重落后的时代,很多机械制造、安装、维修都是人工去完成的,所以过多的强调了手工工具,如图1手工工具和实习课题所示。而现代企业技术的发展,很多零件的加工和设备的装配都是依靠高精度和高效率设备完成的,如图2现代化设备所示。而我们技工院校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现在还在延续着传统的钳工工艺教学,缺乏了现代钳工专业相关的岗位实用性,不能使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技工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实际条件的制约,多数技工院校没有建立先进的的、配套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实训基地。





图1- 传统工具和实习课题

图2(a)-现代化设备



图2(b)-高精度零件

现在技工院校《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的教学内容、实训内容、实训条件相对落后,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有待提高。

(二)“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现在我们技工院校引进的专业教师大部分多是刚从学校校门走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这样的教师虽然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能证书,但是从校门到校门,这些专业教师缺少技术岗位的真实实践经验,相应的实践能力也有很大的局限,他们也仅仅是凭借在学校老师讲授过的实践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从而使实习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钳工工艺专业定位模糊,有待准确定位

由教学计划可看出,《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是“既懂机又会电”,但实际上钳工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专业学科,内容十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技校生在校四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前述的理想化定位,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定位在“精通钳工,了解电子”为宜。

二、目前企业对钳工专业就业岗位技术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机械企业就业形势的严峻,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聘用钳工的职业技能与动手能力。为了促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技工院校,应该而且必须为培养对象提供形成职业技能与动手实干能力的优质教育,使他们在校就能形成基本的职业技能和动手干实事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所需求的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从企业对钳工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的。

(一)突出职业性

企业调研表明:技工类院校钳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安装钳工岗位、维修钳工岗位、加工制造员、工艺员、质检员、技术员等。对我们学生的要求职业能力总结如下:

1.熟练识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能基本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及三维模型;

2.正确使用工、夹、量具进行工作,调试具备一般刀具的刃磨、安装和调整技能;

3.能进行车床、钻床、钳加工的熟练加工及对于一般零件的工艺编制,同时结合生产分组完成零件的加工和机构的装配;

4.能对一些车床、钻床等设备进行基本的调试、检测、维修。

(二)强化实践性、注重衔接性

1.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完成,强化学院公共开设的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等基本技能。

2.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根据企业实际的就业岗位,学习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3.模拟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模拟公司的形式。所谓“模拟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的工作任务和经营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采用“教、学、做、看”一体化课程教学、实习等多种方式以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三、探索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钳工专业教学

(一) 加强钳工实习,建设好校内实习基地

  按照技工院校钳工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真正的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习大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实习基地

(二) 强化“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钳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技工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和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双师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这是技工院校师资建设的特色所在。

为此,应通过引进、培训、深造、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途径和方式,形成一批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也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真正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又拥有“技能资格证书”的能力,搭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学生培养、课堂实践教学、见习、实习等方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现在的技工院校应该广泛建立校外钳工就业岗位实习基地,与现代机械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

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总之,从学生就业岗位入手,深化钳工工艺教学,打破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寻求深化技工院校钳工课程改革之路。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从事技工院校专业教师而言,我坚信,这是—条有利于培养称职技术型人才之路,有利于我国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


从学生就业岗位入手,优化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