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技师学院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

技师学院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

日期: 2013/12/28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江苏省技工院校2012年度机械专业中心教研组优秀教研成果

技师学院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以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围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和要求,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和长期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探讨,建立了一系列适合高职类人才培养的“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体系。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符合当前国家人才培养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液压与气动;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卓越人才

1 当前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 把教学内容按学科理论结构传递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当前高职教育中这种教学模式还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现在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就是要去除传统模式的弊端。高职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它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显然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这个要求。

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均相对较弱。液压与气动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单单依靠理论讲解将会非常枯燥乏味,大部分同学对理论的、抽象的东西领悟较慢并且也很难提起兴趣,而对直观具体的东西就较为容易接受。因此,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的特点,建立了一系列适合高职类人才培养的“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体系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较快的学科基础课,需要通过金箔途径引导学生在掌握工作原理和基本元件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探究其奥秘,并推陈出新。本课程组按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课堂教学模块、实验实训模块、生产实践模块、自主学习与创新模块,并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践、自主学习与创新融为一体的教学新体系,它们之间互为支撑和补充。《液压与气动》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新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液压与气动》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新体系框架

2.1课堂教学模块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主要包括液压与气动力学的基础知识,组成系统各类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以及由这些元件组成的各种基本控制回路的性能特点等,学生听起来非常繁琐。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内容,打破现有教材按章节划分的结构,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成4个子模块,即流体力学基础子模块、液压元件子模块、系统应用子模块以及典型液压系统的控制与故障排除子模块,如图2所示。通过介绍前人所做的探讨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设计各种液压与气压系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聘请特聘教师开设讲座,了解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的动态及技术发展趋势;举办学术专题报告,让学生对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有更深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实验实训模块

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加强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实物的了解与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推行多层次实验教学,并将学生自己设计的液压回路或系统进行压力和流量等特性测试,培养学生液压系统调试及液压回路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该模块中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形成层层递进的能力培养。专业课程设计则是让学生掌握整个液压与气动技术整体设计思路和性能分析的最重要的环节。

2.3 生产实践模块

生产实践模块包括校内工厂认识实习和校外企业生产实习与实践两大环节。通过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到生产现场参观,认识和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如何由设计图纸到安装到设备或装置上使用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大体系概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2.4 自主学习与创新模块

逐步建立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网站,提供虚拟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结构动画、名师讲解视频和现代液压与气动技术发展动态等,使知识资源得到共享,也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对传统的元件,如控制阀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或撰写创新小论文;若学习中存在疑问,可通过“网络课堂”或“在线答疑”进行师生交流。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校内的科技创新与制作团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个模块通过师生教与学的互动,相互交融,逐层递进。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服务生产一线的意识,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践行我校高职类卓越人才培养服务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和课程网站提供的相关资料,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多看多了解,达到熟练掌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考虑到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不同条件,科学合理地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兴趣引导法、情景(现场)教学法、类比引导教学法、自主引导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3.1 兴趣引导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好奇心。在教学中应首先利用多媒体图片以生动的实例,形象逼真的生活现象来讲述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用这种方式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情景(现场)教学法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把学生带到本地一些相关企业,如镇江液压件厂等进行参观实践,其目的是在参观生产线时,让学生熟悉液压元件或整个装置的整个生产过程,加深对液压气动元件及系统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又有利于把各知识单元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效果很好。

3.3 类比引导教学法

在讲流体的基本理论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原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以及各参数的含义,同时避免复杂的理论推导,采用类比引导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流体动力学中的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时,和《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类比讲解,让学生调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就可以理解两个方程各参数的含义以及使用条件,加强了课程的串联性。

3.4 自主引导教学法

在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演进过程中,正呈现多种趋势,如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因材施教等。仅靠教师课堂讲授,以及校内的网络课堂,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液压技术相关的网站,搜索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网上课堂,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课堂”与“在线答疑”,师生可以进行互动教学与交流。

4 结束语

通过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突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以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谈衡,何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中设置 “主动性作业”的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6): 77-80.

[2] 王瑞杰,张永华,陈立畅.《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 农机化研究,2004, 9 (5) .

[3] 张丽春,武佩,张云,等.“液压与气压传动”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4):70-72.

[4] 许福玲.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技师学院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