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针对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书本教材上,而是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但是汽车专业教学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薄弱环节,以及职业院校在汽车教学上存在诸多急需改革的问题,所以应该结合现状总结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改进。另外由于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专业的人才就出现了短缺的现象,如何培育出具有一定职业素质的人才,成为了主要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教训改革;理念;人才培养
引言:如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国家也对其实行重点扶持,许多职业学校把该专业列为核心专业,并成为学校极为重视的、投入大量资金的品牌专业。不过,与此同时出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方面,实践性教学不受重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学生的技能得不到良好的训练,专业课程类容出现了重复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改进,以适应发展需求。
一、汽车修理及维护的重要性
为了应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一形式,汽车的生产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应该与国际接轨,汽车的许多部件都是由多个国家研究生产的,而且许多修理及维护说明也采用英文的形式,因此,对于汽车维护专业人士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汽车专业相关方面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层次,应该积极努力的培训出优秀﹑合格的﹑适应形式发展的一些人才,并且要具有娴熟的技能,如此,才可以推动我国汽车事业的发展,才有助于这一产业更上一层楼。
二、汽车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
一些学校还把汽车专业教学仅仅限制于课堂之中,而不去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看重的只是理论课堂上的卷面成绩,而很少把理论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样就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要领,在今后的真正工作中就会犯一些很多的错误,这样就可能影响到整个车的性能,甚至不能正常使用。而且,汽车的组装﹑维护等都要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就凭简简单单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材的标准比较落后
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内容陈旧,与现代汽车技术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汽车产业已经全球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能够了解本国的技术,而且也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有关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要改进一下当前的课程设置,因为这些都还是以几年前的课改为参考文献设置的,人才综合能力的高低是新时期市场的要求。所以,汽车专业的有必要学习一下其他国家的语言,而不是只重视专业课程,忽视了其他学科。汽车行业要想真正的发展起来,就需要结合并学习多国的技术,这样就必须学习外语,尤其是对通用语言英语的学习,而不是仅仅要过三级就可以了。另外,建议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学习其他国家语言的汽车方面的专业词汇,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缺乏较先进的教学设备
为了能够清楚的展示汽车各零部件结构原理及内部运动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汽车构造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录像﹑投影﹑幻灯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也可以借助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把各种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直观的展现出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先进的国外的教学设备,投入到汽车专业的教学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提早的接触更先进的一些教学理念,更加熟悉自己的目标。另外,还可以进行实体教学,这样更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些技能,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水平。
4、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好
本专业主要以动手能力为主,所以,应该学校应该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此便能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样也是相当于把企业引进校园,可以让学生提早的感受工作的氛围,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文化﹑课程﹑设备﹑管理等,另外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可以交替授课,促进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相互融合。学校与企业有良好的沟通,这样,能使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教室里学习知识,强化自身的技能,实现了学与训结合的思想。
5、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习没有压力,缺乏紧迫感、责任感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多,长期以来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对社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同时现行的招生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学生须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中职学习,而现在的招生模式却是各中职学校铺上红地毯、敞开门入学,没有任何分数限制,学生可以轻松进入中职学习,而且不论成绩如何,由于大环境的需要最终都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工厂就业,当然这样就业的学生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6、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学历层次不齐,“双师型”骨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极低,实践技能严重不足。不能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多数专业教师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工作过,实践技能严重缺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动口不动手,或者多动口少动手,教学时理论课时占用过多,遇到实际动手却把课时安排的很少。这无疑于纸上谈兵。这些问题已成为汽车专业教学进步与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三、针对存在的教学问题采取的措施
1、加强实践训练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汽车专业的老师应该重视实践,传统的职校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先理论后实践,首先是先讲理论,而后用一小部分的时间去实践,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步,使之没有更好的结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即在车间的同时穿插着理论知识的讲述,也就是车间就是理论课的课堂,如此,并可以做到理论时间的一体化。
2、师资队伍的强化
提高师资力量水平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教师在此有着核心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任务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所以,校方应该组建具有一定规模高层次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应该按照以下几方面去做:一是师资队伍的重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进一批具有跨学科只是背景的人才;二是资源的合理配置,聘请社会的一些非汽车行业从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比如法官﹑律师﹑专利或双标代理人等,这样,从教师构成上实现了教学理论和事件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根据汽车专业授课的特点,将汽车各个部件一一介绍,并划分几个教学单元,将系统的结构﹑原理性能检测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加以传授,和所有与之相关的技能性的训练考核一次性完成,然后再组成一个教学系统。
四、如何进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现如今,大部分的职业学校汽车专业都以理论考试为主,只重视卷面成绩,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很难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所以,实践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从学生实践课的动手能力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应该把实践考核的成绩作为主要的标准。另外,如前面所述,现在的“双师型”教师很是短缺,这种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仍然不够理想,教师队伍现状与所要求的还相差甚远,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出色的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建设一批批出色的汽车专业人才,应该更好的加强教学设备以及师资方面的投入,不能在这一方面落后与其他国家,另外,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要让它们齐头并进,这样才有利于高等人才的出炉。汽车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汽车专业人才的培训,努力培养出一些顶尖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我国高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王丽静」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3「闫芳郁」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