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研究——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
管小燕、缪芸芸、沈洁、张春燕
XiaoyanGuan, YunyunMiao, JieShen, XiaoyanGuan
(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制定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是成为运用频率较高、更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为教学改革提供助力,还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在此前提下,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并对评价机制发挥的效果进行研究,明确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为后续高校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前言:在时代发展和教育领域改革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更是对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高校授课教师应抓住信息技术发展这一机遇,结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与情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创新教学方法,为高校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助力。在此期间,教师需发挥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优势,分析工科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切实需求,继而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以此助推学生实现全面成长与发展。
一、“新工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
(一)学习兴趣提升
现如今的高校学生是被称为“社会新一轮新鲜血液”的“00”后,是成长于信息技术大环境的一代,因此,这些学生对各种智能设备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较高,甚至对手机、电脑等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这也代表着这部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受到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正好弥补这一情况。授课之初,教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推荐学习材料和相应的测试习题,进而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学习需求,便于针对学生弱势部分进行讲解,为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完善的知识架构。
比如,教师可利用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课堂所学内容,为后续线下教学打好基础。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依然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习题库链接等,强化学生对线下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难度减小,学习兴趣自然会有所提升[1]。
(二)教学资源整合
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并在后续运用于实践当中,教师会主动加入一些实践学习环节,意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但实际上,受到课时安排、教学任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纯的线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上述教学目标,还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提高线下教学的灵活性,便于教学资源整合。
比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为学生收集大量学习资源,而且这些资源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图片,还有更为生动的视频和演示图像,学生在预习期间能够通过学习资料,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明确。再加上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资源有效衔接,契合度较强,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学习、专业等能力的提升。
(三)学习方法多元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汲取常规教学模式的优势,还为教学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路径,展现出线上资源、指导、跟踪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作用。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讲解大量专业知识点,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整理和内化,但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导向性和针对性,还很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若学生未能在课堂上保持高度注意,或是线下未能及时巩固知识,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致使教学效果难以达成预期。针对这一情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就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保障。
教师在授课之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课堂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之前的学习,有方向和目标地听讲,课堂教学质量随之提升。结束课堂教学后,各种线上辅导资源可以再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环节的薄弱之处,进而实现有的放矢的学习,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强。
除此之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受到教学时间、学生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有学生会在下课后主动与教师交流或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对教师的提问行为比较抵触,但在线上学习平台的帮助下,无论是哪种性格的学生,或是哪个时间段,学生都可以与教师建立实时交流,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2]。
(四)评价资料可靠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往往是笔试和实践操作检验,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只能通过最终的“卷面分”,以往的机械基础课程考核当中,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期中、期末的试卷,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标准不清晰,甚至有一定的“水分”,导致最终的教学评价缺乏公正性、公平性。但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后,线上学习系统可直接记录学生的出勤、回答问题、检测、课后作业、课前预习等实际情况,并在先进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整合成相应的统计图表,方便教师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能增强教学评价环节的公正性,让整个教学考核评价资料变得更加可靠、公平。
(五)师生距离拉近
与其他阶段的教学形式不同,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难以像以往学习阶段的师生关系一样亲切、融洽,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授课教师很少会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师生之间互动的时间较短、频率较低。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课堂缺少回答问题的机会,更是导致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但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明显提高,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路径增加,知识传递的渠道也随之扩宽。
比如,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预习情况,重点讲解大部分学生没能理解的知识点,或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的解答。这样一来,班级学生不会重复提问一个问题,教师也不用回答重复的问题,有效节约双方的时间。而无论是学生提问还是教师答疑,都能帮助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强化课程深入推进。
二、“新工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混合式教学资源,体现教学特色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众多专业,也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强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学校需优先结合自身专业教学情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校、省市精品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改革的契机,制定出新时代定向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具有学校教学特色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并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精品课件库、授课团队优秀教学视频资源库、实验课程精彩实例资源库等[3]。
除此之外,构建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重视对通用机械基础资料的收集,还要加入一些其他教学元素,比如适用于船舶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资料,如机床、刀具等;还有适用于机械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资料,如海工装备特色的零件加工实例等。这些先进的实践操作案例,能够为后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用打好基础。
(二)明晰混合式教学流程,完善教学模式
完成线上教学资源整合后,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就成为授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对此,教师应优先更新教学理念,站在学生角度上,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实施教学工作,并将教学成果产出视为线上线下教学的导向。
1.课前预习: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授课教师要结合机械基础课程的导学单、教学目标等,选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如微课视频、动画演示、教学PPT等,并发送到学生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中,让学生结合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在此之中,课程教学的导学单需要以问题为引,指导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目标是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后续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并有重点地了解学习资源,进而实现从低阶学习目标向高阶学习目标的转变,强化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时长、测试效果、讨论结果等都会反馈到教师的教学终端中,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情况,继而,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备课。
2.线下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内化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教师在线下教学环节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线下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刻掌握相关知识,并实现知识、技能的应用与内化。教师需整理学生课前学生的情况,明确学生的反馈问题与重难点知识,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相应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学生的流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推进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4]。
3.课后总结:利用课后任务实现思维扩展
完成线下教学后,机械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需要再次从资源库中挖掘课后巩固的材料,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包括测试题、小组合作实践任务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索和深度学习。教师还可以将线下教学视频发送到学生手中,或储存到教学资源库中,方便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此外,这些课堂视频资源和学生的反馈,还能作为下一届学生学习方案设计的参考材料。
当学生完成课后巩固任务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整合各个知识点,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并归纳出学习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线下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思考和应用,还能实现学生自身思维、实践能力等层面的扩展和提升,便于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后续发展提供助力。除此之外,学生若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在线上平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切实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三)优化混合式评价机制,培养专业素养
上文提到过,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评价资料变得更加可靠、公正,传统教学考核评价的弊端得以消除,便于教师实施全面、长期、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也从以往的书面结果性评价变为表现实践性评价。在机械基础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相应的教学评价期间,教师需要主动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和整理。
平时成绩占比40%,教师可将平时成绩进行细化,平时成绩(视频时长10%,单元测验30%,单元作业20%,线上讨论10%,线上客观题期末测验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各占60%。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考核评价机制更为全面,线上学习平台能够轻松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统计出学生的成绩情况,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具体情况,继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后续教学计划。
其次,线上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分析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习状态,比如,按照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长、参与讨论的频率、测试题的成绩等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和排名,以此消除以往平时成绩不清晰的问题。此外,线上教学平台还具备数据可视化的特点,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反思、总结教学情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验[5]。
结语:总而言之,为培养出符合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优秀工科人才,高校应积极承担起立德树人教育职责,重视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切实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助推教学效果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授课教师,也要重视对教学资源的整理与运用,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跃,张朝福,路琴等.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理论实验交互式教学研究——以“机械动力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06):139-142.
[2]李平,多树旺,张豪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美育教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材料研究测试方法”课程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11):324-325.
[3]赵一阳,柳文敏,于林涛等.新工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云南化工,2022,49(11):155-157.
[4]张娜,陈紫微,庄敬宜.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J].安徽建筑,2022,29(10):120-121+173.
[5]孙彩玉,宋志伟,潘宇.新工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与探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J].林区教学,2021(10):58-61.
基金项目:
1、 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国家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GJKTYB202014)
2、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国家一流课程校本化应用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G2022008)
管小燕(1980.10—)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绿色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