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母齿差式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间隙调整
江苏省技工院校2013年度机械专业中心教研组优秀教研成果
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L094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所以,研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剖析精品课程的特点、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对其他精品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 精品课程建设 技工院校
引言
所课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近几年来陆续在全省各技工院校进行了精品课程评选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江省技工院校 “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名牌教师”的通知要求,我校进行了积极申报。2013年,我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结合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精品课程的特点
1.示范性
精品课程首先应具有示范性,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立体化教材还是多媒体教学等方面,都是其他课程的榜样,理应走在课程建设的前沿,起引领、示范、辐射和推广作用。其教学过程应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充分尊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很好的完成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交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2.创新性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精品课程建设也要进行创新,没有创新,精品课程就没有生命力,只有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示范和榜样。精品课程建设要在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网络课程的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3.综合性
精品课程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所以说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精品课程建设要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全面建设,要深刻理解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全面进行改革、创新与建设,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整体建设,不能只进行某一方面的建设而忽视其他方面,否则将打造不出高水平的精品课程。
4.持续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的精品也不能成为一时的精品,而应成为永远的精品,这就要求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时,既要与时俱进,适应进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又要保持传统、放眼未来、持续建设。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1.课程建设不能体现技工院校的特色
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院校的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面向的是初高中落榜生和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群体,我们应坚持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所以,我们的课程建设必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为目的,但目前我们的部分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忽视了这个问题,沿袭了部分中职教育的思想,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重视不够,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半成品”,不能直接成为企业一线的应用人才。
2.教学手段落后
在一些技工院校,传统的“黑板+粉笔”、“黑板上开机床”还比较常见,这种教学方法直接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模拟教学等还没有大面积推广,这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许多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人员梯队不够合理,年龄大的教师相对较多,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结构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强,不利于课程的高水平建设,也不利于课程的持续发展;第三方面,“一体化”教师缺乏,缺少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专家型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4.课程建设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在电子教材、教参、CAI课件、素材库、习题库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而且建设水平不高,还需要加强现代化、互动式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
1.对课程正确定位
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辐射作用。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导向,可以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决定了精品课程建设所具备的特点,这就要求课程建设必须以培养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确保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与企业岗位所需减少差距。
以就业为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从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来设置具体的课程,要针对本地区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来规划课程的建设,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认真把握市场,本着面向市场办学的方针,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的思想。课程目标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主。
2.更新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要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使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引入最新发展成果,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理论与实际融合,知识与技能融合,能力与素质融合的“三位一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广、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图表多、概念多、层次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市场调研,对岗位实际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整合,以大部分来自企业一线的典型零件和产品为载体整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课程内容围绕产品的加工制造,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以优质、高效、低成本、绿色环保为宗旨,将涉及到的毛坯加工、普通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特种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典型零件加工、部件装配等七部分有机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出发,根据这条主线的需求适当取舍。以零件加工制造和工艺编制为核心知识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没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理念先进、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结构合理、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团队,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难以完成的。
技工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主要课程负责人应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体化”的高级职称教师,主讲教师队伍是“一体化”的中高级职称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师要达到80%以上,且有企业、行业的技师或高级技师作为兼职教师。
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造就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一批乐于教学、精于科研、善于改革、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使课程团队的每位教师经过精品课程的建设都能在业务上有大的提高。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倡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技工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应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系统仿真过程有机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通过运用网络编程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制作高质量的、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大量的现场实物图片、视频解说、动画等表现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多种器官,提高教学过程直观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
针对当前教材杂、多,内容深、旧,不适合本校实际的现状,各校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专业特点、本校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并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请计算机专业人员与本校专业教师联合制作各种网络教学资源,把相关电子教材、教参、CAI课件、素材库、习题库、试题库、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专业最新动态等定期发在网上,师生并可在网上进行互动。真正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发挥现代化的教学优势。
6.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开发创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技工院校教学的一大特色。
技工院校的实践教学,分为认识性实习、实习实训、校办工厂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加强实践教学就是有的放矢地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始终围绕实训项目开展、围绕专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开展,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理论课堂上与实训车间内的学习,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两者相互渗透和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企业的顶岗实习,一方面强化了学生校内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也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创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7.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量大,牵扯的因素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应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特别是激励机制,加大资金的支持,鼓励精品课程所属部门在平时的建设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如不断开发和补充新的教学资源,及时维护精品课程网站等,保证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推进、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结束语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教育质量观,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不断凝练课程特色,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持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建设水平,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技工院校整体课程的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道林.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 高阳.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2009〔10〕.
3. 周广林等.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
4. 王红军等.基于工程能力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双螺母齿差式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间隙调整.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