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和谐课堂

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和谐课堂

日期: 2009-1-11 17:21:46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洪俊杰

【摘要】文章通过对和谐课堂的概念阐述,审视职校和谐课堂具有的特征,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职校和谐课堂的主张,通过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气氛等途径和策略来促进职校和谐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职校和谐课堂;特征;构建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互动和协作,产生最佳效益和共赢。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共识,和谐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的追求!而随着当前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对职业教育的突出重视,对于未来走出校园直接在各个领域从事技能劳动的职校学生来讲,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其品质、性格、习惯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和谐课堂
  作家张贤亮说:“所谓和谐,和是‘禾’字旁一个‘口’字,意味着人人都有饭吃(这是科学):‘谐’是‘言’字旁边一个‘皆’字,代表人人都可以说话(这是民主)。

学海网
这两点是和谐最基本的备件。”所以,我们认为和谐就是相互配合得适当和平衡,是科学和民主的统一。因此,要创建一个和谐课堂,首先要言论自由,师生交流畅通,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真实性,一堂好课,应使所有学生都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对话、探讨皆出本真,它源于对学生深厚的爱和对教育教学本真的认识。再次,动态生成。教学没有机械的模式,没有刻板的程序,课堂不能预设也无法预设,而正是在这自然的进程中展现和形成学生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过程,这当中出现的叛逆、吵闹、嚣张、不满、否定等等“杂音”都是极其正常的。
  相对于普通教育的教学来说,职校的教学过程更为复杂,教学无论在形式和内容的组织或组成上都具有特殊的认识性,其目的在于掌握一致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这个传授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创建民主气氛,处理好课堂中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等各种关系,帮助其对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定向、职业技能及其能力水平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二、职校和谐课堂的特征
  (一)人际关系要和谐
      有资料表明,当前职校或多或少存在着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不良等现象。在诸多关系中,师生关系历来是衡量课堂气氛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情感的维系、权力的把握、角色的承担、沟通的程度这四个在体现师生关系主要特征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较多的不和谐。
  (二)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全面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职业教育教学为每个成员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它们的连续性、适应性和前瞻性。同时作为职业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能和技巧的发展,需要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不断纠正错误,耐心引导,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性格养成、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才是有效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前提,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交际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是获得劳动技能的保证。可以说这二方面是同时进行,相互为彼此的进步发展提供条件。
  (三)集中学生智慧,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从事职业教育整整10年,我深刻感受到职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不管职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如何,正如孩子面对大人给他搭好的积木总要推倒自己来搭一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总希望尝试着创新,而不是一味的机械复制。这种精神的培养、鼓励对于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技术飞速发展的各行各业,提高他们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四)充满爱的温暖
      职校学生经过中考的过滤在文化学习能力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在其学习过程中受到社会大众的赏识、认可和关爱相对也少,但作为职校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力量,帮助其建立自信,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收获成功。
  三、如何构建和谐课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审视我们当前课堂普遍存在的教条化、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形式化等与学生发展不和谐的状况,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纽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各要素间协调运转、整体优化的学习系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理想的学习环境中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以及各种价值观等目标的全面实现,从而取得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质量发展的综合效应成为当前各层次教育的主旋律。如何践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和谐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 “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服从者和接受者,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在这种角色定位和由此产生的情感维系而产生的各种沟通与交流以及行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如果学生想象被压制,那么创新意识也就不复存在,如果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那么教育活动成了机械性的加工和产品复制。而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应该以师生交流、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为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1.教与学的和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即知识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接受的可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一规律,追求教与学的和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求知的愉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授人以鱼,只够一餐享用;授人以渔,足够一生享用。”这里的“渔”,就是强调一种方法论,职校学生面对今后的职场变化,提高其应对问题的能力,才使其在有限的学校时间内学到的最好本领。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教的是多么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思考、加工、转化、获得的学习状态,这些精神品质帮助其不断成长和进步,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进行参与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活动式学习、合作学习,在态度积极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擦出互动学习的思维火花,从中切实体味到知识得到过程中的一系列感受和感悟。
学海网
  2.课堂人际关系的和谐。课堂上发生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都需要沟通,消除课堂人员在互动中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不一致的理解,增进相互谅解和达成共识而进行的信息双向交流这就是课堂的人际关系,处理好这种课堂的人际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基础,而对于走出课堂最后始终要踏入社会的学生处理好在任何一个环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是他们生存能力的体现之一,是终身的必修课,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从他们接受教育便应该开始,并且贯穿始终,贯穿任何一个学科。
  (1)开放自我,理解信任。人际沟通首先是愿意沟通,也就是课堂中的个人都开放自我,在开放的过程中接纳他人的想法和建议。因为学生缺少的是足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他无知所以他错,他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惩罚。其次,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情景性,“心中有盘棋,手中有杆秤”。通过了解达到信任,通过信任达到沟通。
  (2)建立和完善课堂的沟通机制,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除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外,还应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教师可以花时间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师生联谊会等,完善课堂沟通机制。另外通过与学生共餐,定期与学生谈心,设留言箱等非正式交往也是相互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途径。
  (3)及时解除沟通危机。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理解误差,产生沟通危机。关键在于产生误解后要积极地消除误解,并防止误解在猜疑、重复、想象中加深。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地倾听来自学生方面的各种信息,准确无误地接收学生发出的信息,并及时地组织分析,尽快地给予反馈,减少误解发生的机率;另一方面,需要沟通双方积极、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保证信息通道快捷顺畅。同时,对已产生的误解不能消极回避,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以化解误会。
  3.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开朗活泼的性格、坚强的意志、抗挫折的能力、健全的思辩保护意识等等这些优化生存状态的能力是与学习知识同样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当前,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各种家庭影响,以及出现诸多的不正当引导的大环境中,出现学生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存在懒惰、怯懦、自私等心理上的缺点,因此强调学生身心发展和谐,让学生健康发展,“绿色”成长是创建和谐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赏识教育为和谐课堂唱一曲赞美之歌。关爱学生,给予力量。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欣赏学生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们身上的不足。尤其在笔者任教的学校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单亲家庭、问题学生,他们文化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生活习惯较差、自尊心和叛逆性极强,因此,我们教师要以一颗爱孩子之心,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课堂,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赏识学生,建立自信。渴望被赏识和理解是人类最本质和淳朴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到过激励的人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个犹如在运动会的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给加油鼓励的学生往往发挥得更为出色一样道理。无论对于成人还是未成年人,这种心态是不曾改变的。
  平等互动,放飞心灵。自由、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自由、独立、完整、有其独特天性和尊严的人,尊重学生,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一切所作所为。教师应像父母般珍爱学生,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对话的和谐课堂。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随着分工的精细和对从事各项职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职校的培养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水平、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文以和谐为中心词,阐述和谐课堂的概念,以和谐的视角审视职校和谐课堂应有的特征,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构建理念,并通过提出如何树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等几种策略来促进职校和谐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2003, (11).
  [2]劳凯声.教育学[J].南开大出版社团,2004.
  [3]陈蕾.浅议和谐课堂教学之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4).
  [4]张贤亮话“和谐”.https://hk.netsh.com/eden/oldbbs/700208
/html/tree_4639850.html.
  [5]肖远骑.我理解的课堂[J].人大附中教科研园地,2002,(5).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