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让微课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微课飞入寻常百姓家

日期: 2018/3/24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吴 珏

【摘要】作为一名中职院校教师,笔者结合多年讲授Protel的教学经历,从紧扣微课三要素、巧妙设置微课环节、注重资源多元化三个方面展示了教学数据和实例,归纳总结有效微课的制作方式。
   【关键词】 微课 Protel 信息化
  
   各职业院校激荡起教学大赛的热潮,微课,炙手可热,引来众多教师向其抛出橄榄枝。原因实在,“耗时短,核算”,被大伙比较来比较去,最终上榜。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推广,结合专业特征,越来越多的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平台资源。我主讲Protel软件的使用,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我边讲边演示,学生或同步操作,或待讲解完后独立完成。他们大多能交出像样的作品,但,如我们教案设计中写很漂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落到实处的点滴数的清。
   紧跟信息化教学步伐,乘着盛行的微课之风,我毫不犹豫的走上了自制微课的道路。微课于我,就是作为“帮助学生为学”的一道工具,但比赛的白热化,已驱赶着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怕也有走歪方向的这刻,特在此总结,自省。
   一、 紧扣微课三要素
   微课三要素分别是“小、实、新”。“小”,既指可方便嵌入教学中,又指其时长短。“实”,指在内容、形式、方法上有价值,够学习者使用,并避免形式花哨、内涵空虚。“新”,指创新技术,包括内容选材、活动组织、方法手段等。
   要做到如上三点,全仗教师不断积累,再加上提升、磨炼,方得以优秀作品问世。Protel微课制作中,比如选用怎样的电路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易错点是哪些,等等,教师必须多阅读,集思广益,更因结合机电专业特色,与实训挂钩,将理实一体化落到实处。
   另外,没有会使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微课软件的本领,我们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学。想起曾有一微课作品《封装LED8的手工绘制》,历经了彻头彻脸的修改四次,耗时二个多月,从最初的教学课件里挖取部分录屏,到重新为微课制作适宜的课件模板,录制编辑视频,再到结合学生的错例反馈完善微课内容,自己都是静心摸索的。“教师出身于学生”,还得补充一些,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各个专业都得毕业一圈的学生。
   二、 巧妙设置微课环节
   比赛这个起点,会让教师从一开始就定位很高。制作微课的方向更偏重于比如华丽、多彩,猜投各评委的心头好,糟糕,或许成华而不实的败笔。微课源于学习者使用,让学习者使用获益,才是微课释放的最大功效。很多时候,我总是将微课运用在预习环节和课堂的重难点讲解,以求充分展现“导”的力量。
   2016年12月,我以我校37名机房授课教师为调查对象(所授课程包括Protel、Auto CAD、计算机应用等)进行了授课方式的相关调查,其中关于预习的内容调查数据反馈如下:有23名教师(所占比例为62%)从来不安排预习环节。图一显示了不安排预习的各种原因,“学生不乐意预习,布置了也是徒劳。”是被选最多的原因。
   预习,口号容易行动难。微课是我善用的渠道。我还将预习环节搬进了课堂,比如线宽的属性设置,我安排的预习视频是关于线宽属性框的介绍及打开方式。剪短的音视频,比起书本文字,魅力显然更大一些。
   预习内容的安排,教师得用心琢磨探究。预习不是简单的把新课内容压缩——45分钟的操作方法压缩成8分钟?极荒谬不可行。预习的内容一定要给学生尝到“好处”,确实可以有效提高新课的学习效率,从此,让他们离不开预习。
   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标准的知识量,我还会补充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传授给学生,如企业的,技能竞赛的,我做了一些尝试。有些,我录成微课,在对应的某时刻突然显色提亮,学生显然表现出了积极性。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手把手的教,不是每部分内容都要用微课来引导。无论选材、授课安排等环节,还需继续研究。
   三、 注重资源多元化
   虽然网络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但得靠每位教师共同回馈补充。结合Protel课程特点,我将微课视频资料的搜集工作大体分类如下:
   1. 技能展示:教师分工,各自承担章节,结合授课经验汇总制作微课,共享。
   2. 案例分析:授课教师可彼此共享学生作品,专门由一老师负责汇总,制成微课。
   3. 企业文化:走访企业拍摄视频,或查询网络,搜集视频,简单视频编辑制成微课。
   4. 课堂实录:录制学生操作视频,简单编辑汇总,制成微课。
   同时,还可将一些重要的文档资源,如绘图的快捷方式等制成微课,形成有声的知识小结,以满足中职学生自由查看。
   汇总资料除了教师之间资料共享,还离不开师生共建,如故障记录表。结合各个项目设计,我将学生递交的故障分析表进行汇总。
   优质的微课应是内在实诚的伙伴,是师生共长的有力辅助。是时候,让微课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2011).“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10):61-65.
   【2】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2013).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1): 58-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