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由于民用无人机应用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无人机应用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通过结合本区域无人机发展背景的了解,对无人机应用人才需求岗位的分析,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关键字:无人机应用技术 人才培养
一、无人机应用技术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加快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在民用无人机领域,需求广泛且经常性,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军用无人机投入的增长受到军费支出的制约,而军费支出的增长又由经济增长和军费支出比例决定,所以军用无人机除对有人机替代外,无法出现放量增长空间。而民用无人机需求领域广泛(如农用植保、森林防火、电力巡检、石油管道巡检、防恐救灾、地质勘探和海洋遥感),且几乎每个领域的需求都是经常性,潜在市场空间极大。湖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促进航空航天装备系统等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壮大。在湖北,航空产业起步虽不早,但却在无人机、航空配套产品、航空维修等细分领域抢占到发展制高点。省内将无人机加大应用在电力巡检、国土测绘、灾难救助、影视航拍等十多个行业,延伸出无人机制造及养护等配套服务。因此,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随着产业链越做越长,对具有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员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武汉做为湖北省省会城市必须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地方培养及储备高素质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
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行业需求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本科院校中尚未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只有相关专业“飞行器制造与设计”,其专业侧重飞行器(含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制造工艺及设计,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我们高职院校以能为本,工学结合的具有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正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善无人机应用人才缺乏的现状。因此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有专家指出,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将会出现更多的细分领域,在与多行业实现紧密结合后,无人机专业级市场将会迎来收益爆发期,初步形成的行业市场有农业植保无人机,电力巡线无人机,遥感测绘无人机,影视航拍无人机,森林防火无人机,低空物流无人机等。201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为37.8万架,占比高达96%,其中专业级无人机销量占33%,消费级无人机销量占67%。中国2014年无人机销量约2万架,其中军用无人机约占1.4%,民用无人机占98.6%。201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销售规模已经达到40亿元。
应用领域需求及职责:
应用领域 职 责
国土资源 无人机工程航拍测绘
军事部队 无人机军事侦查勘测/靶机指挥机操作
公安系统 无人机反恐指挥
电力系统 无人机电力架线/巡线
农林业系统 无人机农药喷洒/火灾检测
电视台/影视公司 无人机航拍航摄
凌汛委员会 无人机黄河凌汛监测
消防救援系统 无人机消防救援/抗洪救援
环保系统 无人机管道勘察/危险气体采集/危险气体爆
交通系统 无人机低空指挥/路况勘察
自主创业 消费级无人机销售与维修
三、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
(1)设计理念
面向无人机中小型企业,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无人机及其相关应用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为重点,积极与无人机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行动领域分析,解剖无人机从“设计—制造—装配—调试—销售—维护及售后”等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内容,遴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归纳转换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合理选择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设计学习情境;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方参与、多方评价,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专兼教师合作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2)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实践教学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分解为各项技术技能模块,在安排上,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素质教育中如第二课堂、任意选修课等,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以三者的结合为指导,进行创新实践,以培养合格的无人机应用人才。
(3)课程开发
1) 确定无人机应用技术职业行动领域。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从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去考虑,以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所需项目、任务、素质为基础,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将基于工作岗位的任务、项目,贯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并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
2) 将行动领域向课程学习领域转换。
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依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该岗位所应具有的职业能力,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时,尽可能地直接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同时依据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有效衔接。
3) 融入先进技术教学内容丰富具体化
课程内容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注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和技巧。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学习难度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逐渐提高,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
4) 教学模式
结合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采用班级理论教学、小组讨论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于其中,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让课程之间不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密切联系的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相互渗透、相辅相承地完成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目标。将教学目标分为基于“做”的教学、基于思维的教学、基于事实的教学。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等综合素质。
时时紧随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强调学生“真刀真枪”的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根据各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同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无人机产业是中国智能化发展的重点之一,这一新兴产业以及带来的巨大的人才需求。而目前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明显已落于产业迅猛的发展需求,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高职院校要承担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结合学院自身实际和地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适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华芝. 浅析无人机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专业需求[J]. 知识经济,2013,(11):164.
[2] 姜灵芝. 浅析无人机发展对高职教育的专业需求[J].教育时空,2015,(36):164
[3] 徐进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J]. 人间【高教论坛】,2016,(9):162
作者简介:宋晶(1981—),女,湖北武汉,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无人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