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如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多项改革逐步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问题及矛盾逐渐凸显。加之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大国间的博弈和邻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种种国内外因素长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要想在解决国内外问题中取得主动权,确保党和政府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则必须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只有在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谈改革、才能谈发展、才能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 保障社会大局稳定的现实意义
纵观历史发展的规律,不难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但凡国内社会大局稳定的时期并加以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将得到长足发展,社会大繁荣随之出现,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而在社会动荡时期,尤其是战乱纷争的年代,百业凋敝,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境地。因此稳定是福,动乱是祸,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一条铁律。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收入差距较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日益嚣张,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另外,国际形势也日愈复杂,国际关系尤其是与强国和邻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改革与发展是破解一切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国家发展的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极大的魄力全面深化改革,以期化解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为保证各项改革取得成功,势必需要一个社会大局稳定的大环境来为改革与发展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二、 探析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方式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党委政府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例如提高信访工作能力、强化政法机关职能、加强网络监管等。但治标及运动式的维稳方式虽然能够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并非发展所需,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才能符合群众的意愿和发展的需求。
(一)推动法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目的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 健全司法体系,推动法律法规符合当前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目前的司法体系已束缚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健全司法体系势在必行。要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彻底消除法律法规的盲区,让法律法规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保障经济社会良性发展。还需要破解司法行政化、地方化、官僚化和政治化等根本性弊端,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从而保障国家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有效地实施,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2,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
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是我国法治进步的一个具体体现。然而,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缺乏,法治意识淡薄,因此在维权过程中出现了维权事项不符合相关规定、维权的行为方式失当等问题。在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广泛的时代,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妥,势必放大事件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因素。因此,在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一方面充实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以便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则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采取合法合规的行为方式维护权益,不因维权而违法犯法。一是要通过法律宣传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等方式,为群众普及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强网上法律引导,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对于造谣、泄露国家机密、煽动民族分裂等危害社会稳定的言论要依法予以严惩,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三是要加强在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起到“小手牵大手”的作用,向其他家庭成员宣传法律法规,全面提高社会法律宣传的力度。
3,贯彻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法律只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和效果,否则再好再完善的法律,最终也会变成一纸空文,毫无意义。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一方面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树立司法公信,让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奉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树立法律威信。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要以强大的魄力和执行力将法律法规贯彻到底,任何人、任何组织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一旦越过法律的边界,做出法律不允许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需要保障法律公平公正地执行。公平公正地执行法律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能够保障法律的威严,树立法律公信力,也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期待,凝聚共识,获得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拥护和支持,让法律得到更有效地贯彻执行。再次,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执行部门和监督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司法机关而言,要全面贯彻法律的精神和内容,公平正义地执行法律法规;作为检察机关而言,要认真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对于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要及时履行监督权,促使法律执行处在正常轨道上。最后作为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执法的过程中,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执法方式,避免因简单粗暴地执法方式而引发冲突。
(二)以改革与发展来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经济总量也居世界第二位。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还处于世界中下水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人均收入差距大,产业粗放发展等已成为影响我国长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改革与发展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是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方式。
1,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改革是政府和社会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重要方式,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人均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依然突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则必须深化改革。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利益群体交织组成的复杂系统,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并不单单是某个领域的原因,更多的是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因此要树立改革的全局意识,全面深化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大局意识,确保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步骤和改革的效果都符合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另外,全面深化改革还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才能够凝聚民心,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对改革与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2,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兴旺发达、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只有加强经济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化解许多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建设的主旋律,经济建设已不仅仅追求速度,而且更加关注经济建设的质量。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绩观,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齐头并进。首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释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潜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助力。其次,发挥政府在宏观经济方面的主导作用,扶持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新兴产业也应当予以扶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最后,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对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建立淘汰机制,积极发展绿色环保的高新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降低对国外的高科技产品的依赖,提升我国相关产品的竞争力。
(三)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发展的主体、更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主力军。我们改革发展离不开人民,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更离不开人民,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群众意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在今后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切身问题,让改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首先要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统一户口性质,从体制层面上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分配体系,让每一位公民享受平等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政策。同时还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让社会保障体系惠及更多群众,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老无所依、住房得不到保障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均衡收入水平。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东西差距、城乡差距、行业间差距等问题突出,直接导致贫富差距较大,极易引发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因此要优化资源配置,并且根据控高、提低、扩中的思路建立有效的机制以均衡收入。再次要加大教育的投入。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抓教育就是抓长远的发展。十年树树,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其效果对于社会长远发展而言也是潜移默化的,同时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最后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进行改革与发展,并确保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根本措施。这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更是十四亿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期待着通过以上措施能够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而努力,促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