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并且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高中数学知识以及解题的难度系数和复杂度较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待提高。对此,教师一定要提起重视,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解题水平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促使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完善,高中数学教学必须从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困难的一种重要原因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还有待提升,不能有效利用数学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没有将学生的思维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难题的解决能力都受到限制,学生没有获得思维水平的提升,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额米有得到解决。对此,教师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水平。
1.高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内涵
1.1.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提高数学解题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是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后形成的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良好的理解、分析、总结、归纳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指导下,能够获得最为准确和合理的推断以及问题的本质规律。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脚踏实地的坚持和努力,
1.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积极意义
高中数学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提升思维水平和能力,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和规律,合理的推理、归纳、总结,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首先,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解放学生的思维束缚,也可以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继续推行。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才能突破思维定式,用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处理难题。其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社会需要具有良好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数学思维能力更是人才必备的素质。最后,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良好的思维能力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那种走的更远更好。
2.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措施
2.1.利用兴趣带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兴趣和思维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够较大程度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后,就能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长久兴趣。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促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和理解,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选择和制定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创新性的方式导入课程,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排列组合”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新的方式导入,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以及结合自己的生活庶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到学生理解模糊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重点教学。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习题的联系,以巩固所学知识。如,有6本不同的书,甲乙丙三人每人各获得2本书的方法有多少个?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思考:甲乙丙各得两本,有N=C62*C42*C22=90种方法,即甲取两本,在剩余的4本中,乙取两本,剩下的两本给丙。
2.2.营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拓展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此提起高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自由发挥。良好的教学情境需要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观念,站在平等的角度,从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为学生考虑和学生做朋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对教师的恐惧心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的参与和进步,也进一步保证教学情境的优良性。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和自由思考的机会和平台,学生能够逐渐突破思维定式,形成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常用的营建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教学,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散思维。例如,在讲解“概率”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向上抛一枚硬币,硬币落地时是正面的几率是多少?反面呢?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学生短暂思考后回答硬币为正面和反面的几率各一半。教师可以接着提问:10支铅笔中有8支正品和2支次品,从中任取2支,恰好都取到正品的概率是多少?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包含着概率知识,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方法复杂且用时较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问题作为开端,为学生讲解概率知识,帮助学生轻松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
2.3.重视课后反思,巩固数学思维
在学习完数学课程后,学生必须要学会反思所学知识,找到自身的薄弱点和模糊点以及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部分。学生反思的过程正是数学思维巩固的过程,通过反思学生能够逐渐认清和区分数学知识点,找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学生可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在解决难题时也会得心应手。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蜕变和升华。在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反思之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有显著提升和发展。
3.总结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重视,它不仅仅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还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将完善策略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必须要共同努力,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步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高奎.高中数学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6(12):78-79.
[2] 陈江洪.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9(2):92-93.
[3] 苏玉春.试谈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4,21(3):49-50.
[4] 孙静慧.问题解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B].https://www.kj009.net/paper/pp1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