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与思考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的应用与思考

日期: 2014/4/28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展现了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应用特点以及如何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优势;特点
  
   引言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教学法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问题教学的中心在于问题,教师需要把教学中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引导着学生们去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把问题解决,把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们经过自己的分析把问题解决之后也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传统的教学,教师都是填鸭式的教育,一味的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的方法,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给学生创造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探究,从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应用中的特点
   2.1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于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言,它们促进学生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问题教学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促进学生学习合作性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就是问题,学生们对问题产生疑问才会愿意积极的去进行探索,但是大多数的探索过程都是需要学生合作来完成。学生之间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在智力水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而言每个学生能够完成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大家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将问题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3 激发学生学习创造性
   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学法的目标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教学法是要给学生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是非常希望每个学生探究的结果都是不一样,希望每个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问题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3.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初中生的人生阅历尚浅,并没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因为一旦处理的不当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等等,所以教师要尽量的把这些问题淡化,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有什么要求的话,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仔细思考认真作答。如果学生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的话教师也要耐心的对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学生的看法。如果学生们经过努力之后成功的解决了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当然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教师也要积极地帮助他们,耐心的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共同把问题解决,使得学生们可以在这个一个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地成长。
   3.2 引导问题要贴近生活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人生阅历不足对许多的问题都不能够透彻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多选一些贴近生活的题目,并且题目也要有一定的弹性有助于学生的提高。贴近生活的题目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们在解决起来也会更加的有自信,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难免对用到自己以前学过的东西,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进行弥补。
   3.3 关注学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待问题的看法也就不一样,在分析问题时的角度也就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对题目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留出一些空间争取让学生们都能参与进去,学生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某位学生而对他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很正常的,并且这种差异性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们通过交流不仅可以更好的把问题解决,也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进而提高自己,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共同进步。
   3.4 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发现问题,进而把问题解决,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独自进行思考。此外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反思也非常的重要,比如通过对课上所学内容的回顾思考自己能够得到哪些启发以及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及巩固了课上所学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练习,比如应用课上所学的知识互相给对方设置一些问题等等,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3.5 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
   对于学习方程而言,用字母表示数都是学习方程的基础,学生们在上初中以前已经学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教师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所了解。小学学习的方程与初中里的方程的知识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小学的方程中涉及不到负数的运算,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求解方程的过程中也不用去进行有关负数的运算。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们把以前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的知识区分开来。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利用方程解决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到了初中学生们需要利用方程去解决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并且在初中阶段我们还会涉及到一些方程的模型,例如一元一次还有一元二次方程等等。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的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一个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此外这个模型有时候也可以在实际的问题中得以应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建模的过程。
   3.6 注重知识的迁移
   有时候我们如果把直观的现象向事物的普遍属性进行迁移的话,问题解决起来会很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知识的迁移。比如学生们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的时候会涉及到负数的运算,在小学的时候如果两个不同符号的数相加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转化为减法去进行计算,针对这个知识点,学生们对于把加法变成减法这一个转化思想的运用就很容易接受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进而可以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7 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自主的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每个学生提问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是学生们的这一能力又直接受到了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都会对学生的这一能力有所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先根据实际的情况给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此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们渗透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并且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一定要重视对教师的在培训,争取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们能够认识到学生们培养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1)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教师可以把它们充分的利用起来去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这样一来就给教师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去挖掘教材中的这些例题,让它们的价值充分的实现呢?教师必须对这些例题再进行一些加工,进而通过这些例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从社会实践中提出问题。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以及其他的某些方面都能提炼出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能力。
   3.8 巧设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总,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巧妙地设置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并且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躲让学生进行一些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努力的让学生了解到反思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多么的重要,并通过实践验证这一点。对教学活动进行巧妙地设计,让学生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看看自己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了哪些收获,并且在哪方面还比较欠缺,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归纳尤其是对于数学方法的总结。
   4.总结
   初中数学的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迎合了这一目标,被教师们广泛的使用,与此同时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朱庆宁.初中数学“五步教学法”解析[J].黑河教育,2012, (12):23-24.
   [2] 邹彩凤.简论初中数学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12):61-62.
   [3] 李俊丽.浅谈初中数学的“培养”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2012, (1):47-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