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创新思想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的进步,对每个人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学生团体,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接班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个人素质。本文针对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思想的渗透。并通过分析与探究,总结出几项比较科学合理又适用于高中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思想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渗透
前言
在高中的化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想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化学课程中思维得以发散,不再被课本束缚。一下便是关于如何将创新思想渗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 教师运用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高中学习任务繁忙,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化学作为理科学科,有很多内容并不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结合课本,积极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只有学生学好的基础知识,才能在此之上进行创新与思考。比如教师在讲到关于一些化学反应时,会涉及到一些化学方程式和一些课本上的反应原理。那么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让学生来回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化学反应,学生可能会说到“咬了一口的苹果放在空气中会变黄”、“铁器放时间长的话会生锈”等等日常常见的现象,因为学生亲身体验过这种现象,所以教师便可以不和课本同步,而从学生有所了解的现象中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容易理解,然后再讲其他学生所不知道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反应,才回进行合理的思考与创新。
二. 进行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引导逐步渗透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一项非常科学的,并适于用学生的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导进行教学,是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打破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加强创新提供了条件与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按照课本给同学们进行陈述,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与想象,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意见。教师应及时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针对每个化学知识进行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质疑和探究中自然而然的加强创新意识,持此之外,还可以更好的发掘某些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 给更多化学实验,给学生实践验证的学习途径
化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实验室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做实验变成了说实验和讲实验,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亲手做实验,这样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讲解来理解知识,不仅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违背了化学教学的宗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一些安全隐患,然后在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自己疑点和自己的分析,实验结束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集思广益,在探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 取消上课“一言堂”模式,给学生思考与创新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言堂”模式很是盛行,即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听课,中间没有师生的互动,学生也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在这种课堂环境,有的学生都可能走神或者发呆,更何谈思考与创新。所以教师一定要取消“一言堂”模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时常将重点拿出来重复讲解,让学生对此进行质疑与探究,有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强,会想到很多其他同学想不到的问题,学生进行提问后,教师对其讲解,其他同学也会受到启发。或者教师通过日常的化学现象来进行讨论,比如关于煤气中毒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究与思考,再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合理想象。在师生交流的和谐课堂环境中,教师将主动权让学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与创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运石.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66-68.
[2] 王小敏.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 https://www.kj009.net,2012.(7)
[3] 宋平.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思想[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