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日期: 2013/12/6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李霜

摘要:作为教学方式,“自主探究”是一种回归,回归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真,回归中国的传统,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真,就是按规律办事,按语言的规律、文学的规律、专业学习的规律教学。本文主要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式;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自主学习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初级阶段是进行文化融入和文化教学的至关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文化的负迁移的影响,高职生在学习时可能因汉语与其经济管理专业的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使其在以后的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和与交往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另外,由于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出现的许多影响学生日常交际的文化因素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次出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及时的辨识且掌握它们[1]。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自主探究”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里的“初感”,指阅读时对文本的初自主探究,写作时对某一话题的初经验,语言运用中对语词、句式、修辞等等的初感觉。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这种自己的自主探究感受是独立阅读、自行写作、自主运用的起步。我们说,独立阅读、自行写作是学习的要件,是经济管理专业能力的标志,因而培养独立阅读、自行写作的能力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有自己的经历和自主探究,这是目前通行的“告诉”式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解读或是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阅读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
   2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传统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对教科书认识的偏差
   由于传统教育对人的主体性的忽视,在当今的社会已不被当今的教育规律和社会价值观所肯定,因此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主体性教育理论应运而生。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 。主体性教育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在指导—自主学习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
   2.2传统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行为的偏离
   传统教学实践行为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居高临下,一味加大课堂的容量,肆意拔高,提高所谓的“课堂学习效率”,密集型的轰炸使得部分学生对经济管理专业这门学科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课堂参与程度低,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在这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不但教师只是教给了学生一些知识结论,而且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完全被老师占用了,忽视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参与了思维,亲身经历了活动,才算是真正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3传统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标准的异化
   当下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成效不是看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能力,而是把学生的经济管理专业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收获的评估标准。从现有的评价情况看,当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存在着一个人评价、一次性评价、一刀切评价的误区。长久以来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课往往被看成单纯为应付考试,从而把丰富多彩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及其蕴涵的人文关怀变为简单的分数。甚至很多人认为经济管理专业这门学科就是“背多分”,在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中提高成绩,却扼杀了学生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兴趣。
   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了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根据自主学习的特征,我们知道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在许多时候是在没有他人指导或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即是相对独立的。当个体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就可以采取如做笔记、做练习题、背诵、划重点、和做小结等具体的认知策略来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元认知自主探究伴随着学生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的全过程,而其中经历的各种自主探究,将对他今后学习的情感态度、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元认知过程中对认识的这些自主探究的变化、动机的消涨都构成他元认知自主探究的内容,既有积极性自主探究,亦有消极性自主探究[3]。
   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经济管理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3.1积极培养师生互动关系
   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教育部门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个总的限定,比如颁布的教学大纲,会要求学校按照大纲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还有各个地区所采用的课程教材,有的学校由于所采用的课程教材内容比较多,而正常的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会造成“填鸭式”的教育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但凡此类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协调好自主学习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学习模式,就是学生在同时具备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最终完成的过程。其中自主学习模式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条件,缺一不可。
   例如,在进行复杂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复杂词汇的意思或者利用视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境意义。此外,教师应注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文化教学课堂活动,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用于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事先简要了解与某一课堂活动相关的概念,把活动过程中将要出现的生词写在黑板上,准备能够反映特定文化背景知识的文化代表物等[4]。
   3.2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前两个环节已经实施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根据先前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个人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量地加以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基础内容。其中在本环节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教师注意:
   1)合理分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低年级或教学模式试行初期,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不是很熟悉,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要给予这些学生相对较长的自主学习时间。当学生逐渐适应了此种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对较短的自主学习时间。由于高职一节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将课外自学和课内自学结合起来的方法。
   2)在此种教学模式实施的不同时间段,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整个教学模式的实施时间段来讲,可遵循“教学”、“导学”、“自学”的顺序。一般说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或在模式实施的初期,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较低,还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采用“教学”;当模式实施了一定时间之后,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觉得可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就可以采用“导学”;当学生具有了很高的自主学习程度,完全适应了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就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了。在自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明白阅读教材时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并用符号把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在书上标示出来,便于后面听老师解疑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也便于将来复习时参考[5]。
   3)教师要注意及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对那些学习积极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对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要进行批评、督促。一般说来,教师要多指导和督促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
   4)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正确的导向。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还不到位,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结论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渐进的、长远的过程,我们要把现实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深入地看待种种社会问题的能力,也能使他们更好地体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的现代价值。作为高职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更应该把探究式思想渗透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中,这样,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淑清.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122-123.
   [2]陈艳峰. 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2007,11:132-133.
   [3]刘晓善. 财经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思考[J]. 辽东学院,2009,05:87-88.
   [4]苗雨君,李喜云. 基于ERP实验平台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商业经济,2012(01):102-103.
   [5]张玉芳,周玉玺,董继刚,刘勇涛,牛红军.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创新人才[J]. 实验室科学,2011(06):90-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