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电气专业特色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电气专业特色教学的几点思考

日期: 2012/9/18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电气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如何增强课堂时效性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本着专业课程应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努力实现让知识形象化、技术化、简单化、适度化、目标化的教学特色。
   【关键字】 电气专业 特色教学 技能训练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以培养生产第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性教学原则为主,以理论性教学原则为辅,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和“教、学、做合一”。在专业课教学中,任课教师根据各门专业课的特点,以突出技能教学为主线,以“怎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为教学过程,把知识传授与技能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一、让知识形象化
   电气专业属于技能型较强的专业,与专业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层出不穷。为了让学生学习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实物和最新的产品,但由于学校现有的条件的限制,相关的设备和产品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大量的图(图片)、实物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蹊径。让学生通过图片、实物亲身感受。如在C650普通车床电路故障排除项目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实物给学生讲解和实践操作,也通过网络、厂家产品介绍资料等渠道收集到不同产品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物的结构、不同器件的结构等,让学生从观察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得到启示、并能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体现出“看着机器教机器”、“开着机器做产品”的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求知,实现了教学与实践操作的零距离。
   二、让知识层次化
   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做到“浅”,让极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听懂即可;对操作技能的教学要做到“深”,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又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加“科学”、“合理”。如:洗衣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洗衣机不能进水”是一个常见的故障,教师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不同种类洗衣机的进水系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自己找出进水的管路;特别是进水电磁阀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可以不讲,只需要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这是进水电磁阀、它的功能是什么?是如何工作的即可。需要“深入”的是进水电磁阀的故障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和判断。
   三、让知识技术化
   在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并重,以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达到以技促理,以理促技的效果。将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综合运用的“三段式”教学法柔和在一起,相互促进。在电冰箱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中,通过 “如何判断制冷剂钢瓶中所存装的是哪一种制冷剂?”的教学项目,让学生掌握制冷剂的特性。因为,学生要判断,必须要掌握这两种制冷剂的特性,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介绍、阅读资料、网上查询等方式来了解。又如:在电冰箱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教师在介绍了“PTC、重锤式启动器”后,学生自然地联想到“如何来检测这两个器件,这两个器件发生故障时的现象是什么?”等,促使学生想办法进行检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不断地促进学生对操作工具的使用能力等。
   (四)让知识适度化
   以往教学中,教师主要把介绍理论知识作为重点,枯燥的专业术语、深奥的工作原理,往往使学生“云里雾里”,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的理论知识不够实用,难懂,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做到了“适度”,满足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需要的“度”即可,达到简单、高效的目标。
   (五)让知识目标化
   学习实践操作技能是中职学生的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身之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拓展,体现出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学生需求的特点。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有非常强的“欲望”。我们在教学中突出技能,以技能教学为主线,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以达到会“操作”、会“维修”的目标。
   【参考文献】
   《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美]亚瑟•埃利斯 张文军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