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课堂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课堂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日期: 2012/9/10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赵小芳

浅谈课堂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得当的评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评价中注意哪些问题,本文着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评价 误区 对策
  
   “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课堂评价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课堂评价以师生面对面的灵活性,较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价值观等方面的品质,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接纳他人、学习他人,分享合作的快乐,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评价如何在课堂中运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中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历史上,无数次的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都表明:任何一次课程改革若是没有教师的参与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课程改革应该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应该致力于教师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上好一堂课?一堂真正的好的语文课真正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今天都一一凸显出来,要完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首先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课堂评价体系,以促进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二、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上很难听见教师武断的评价,当下提倡并流行激励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诚然,激励性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等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新课程标准精神,矫枉过正,一味称赞,完全不看对象,不分情境,方式单一,语言含糊,一律激励百分百。大致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现状:
   l、过量型。就是指教师课堂评价满天飞,教师的称赞表扬声不绝于耳,无论是读了几句书,还是写了几个字,无论是答了几道题,还是回了几句话,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称之 "真好"、"真棒"或者兴师动众,一次次要求全班学生掌声鼓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不确定型。就是指评价的词语与评价的事情对不上号,教师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不分青红皂白,乱表扬一气。
   3、空洞型。就是指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是"好" "很好" 就是"真棒"、"真聪明" "真能干" 不知"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4、自降身份型。为了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教师对学生评价过高,随意地给学生戴高帽子,有时还故意降低自己,抬高学生,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身份,忘记了教师是“传道解惑”的形象,有失身份,有损形象。
   那么,中学语文课堂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三.优化课堂评价的对策
   1、注意课堂评价的适时性
   教育家布莱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师反馈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每一个精妙的回答,每一次认真的作业,每一次好的表现,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都是对学生极大的鼓舞,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接纳态度,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愉快,体验当一个好学生的快乐,体验不断进取的乐趣。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力所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潜力。
   2、 实行多元评价
   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学生始终是评价的主体,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在课堂上学生是被评价对象、教师是绝对评价者的评价状况。教师可以采取以被评价对象为主,教师、同学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的方法,在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我的表现”“我进步了”等自我评价形式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发展。还有“同学眼中的我”、“教师的话”等形式的评价,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帮助家长、教师获得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的多方面信息。这样,学生本人、同学、教师每个人都参与到评价中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注意课堂评价的过程性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不一样。课堂评价要以学生的努力程度作为重要参数,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否真正开动了脑筋思考问题。真正重视过程的评价应该运用建议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建议。而这种建议一次一般只能集中于一个学习点的改进上,目的是让学生有更明确的方向。比如,在让学生朗读课文后,评价道:“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针对性很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体会出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
   4、讲究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教师应能够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目光面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点滴小事,容许学生犯错误。学会幽默,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讲究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评价,特别是批评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了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
   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活动其实正是在一步步或隐或现、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课堂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场所,课堂评价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情感,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 注重评价的层次性
   教师的评价如何促进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呢?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分层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能力的观察,在心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当学生发言、练习时,教师用一把弹性的标尺(即不同的要求),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然后作出评价。如果用单一的尺度来评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就会造成优等生发展提供迟缓、学困生感觉永远跟不上的现象。教师要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与点拨、引导等技巧融会贯通,使学习水平本身发展较高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让他们更富有创新意识,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对学习暂时滞后的学生,教师要在肯定其努力、进步的同时,给他们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教给他们改进的方法,使其感受“只要我努力,一定会有提高”。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只有教师灵活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天的课堂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总之,恰如其分地评价能激励人的一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把"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必须加强教师评价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① 陈 杰.阳光评价:让课堂生动起来 [J] .《教学月刊》,2005,(09).
   ② 莫云华 潘君琴.反思中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 [J].百度网.
   ③ 陈玉昆.教育评价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