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以中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结合作者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具体研究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是一种能力体现,细化一个具体的方面为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这个理论观点直接导引了教学工作者,在处理教学文本的方向。本文以几个具体的教学片断为载体,尝试在“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在课堂文本设计上的推陈出新。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建构 审美鉴赏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过去的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对教育对象的听说读写,四大语文能力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进一步整合并升华了这一理论,具体阐述为: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和语言建构与应用几大方面。这一崭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语文教学更好的服务社会提供了方向的引领和理论保障。
我们的语文课堂承担的是传播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前人留下的先进生活经验的任务,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伟大任务和职责。我们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切记不能将鲜活的文化知识教成枯燥的文字符号,这样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不称职的。这样对待语文课本所承载的文化知识是一种扼杀,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阻碍。早在四五千年前,发祥于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无论是哲学、文学、经济和科学等都是今天的源头。 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生活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这些文化大师们的彪炳史册的作品,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拣选,流传到今天,也将流传到后世。这些作品是作者们用生命谱写的赞歌,是对那时那事的生动呈现。 语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传播文化的工作者,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走的路很远。
作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在对教育对象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与学生的专业性相对接的因素,这样我们的教学会更加有吸引力。无论是语文四大能力还是语文核心素养,最终都是让我们的受教育者具备时代所要求的语文综合能力。
既然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性素养,对于我们的受教育者来说,不是一日两日就会形成的,这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升华的过程。作为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雕刻师的角色。下面结合高教版的一篇文本教学设计,谈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
《哦,香雪》是高教版(基础模块)小说单元的一篇,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今天的学生们几乎不会理解小说里“香雪”人物的经历甚至会怀疑小说中的一些情节的合理性。我们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候,对这个文本的重点挖掘就要适当绕开涉及到小说时代背景相关的问题。但是人物的情节发展的需要时离不开背景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环节,就要找准时代背景的切入点。
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审美鉴赏与创造,从理论上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主人公身上的淳朴美和对未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对于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首先我们从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手段入手。在第46自然段是这样叙述的:“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香雪是善良的,在她的世界里没有欺骗、更没有险恶的人心。文本里的香雪是纯洁的,在她的洁如水晶的世界里没有市侩与尔虞我诈;香雪是妩媚美丽的,那宛若红段子似的的嘴唇永远说不出刁钻刻薄的话语。通过对于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段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很自然的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及品质的语文素养要求进行教学。
另外一个方面有关小说的社会意义的解决。作者让台儿沟几乎是最胆小的香雪,成为第一个见到外面世界的台儿沟人,这个情节的设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前后这么鲜明的反差就是告诉读者,是什么给了这个弱小的乡村女孩子无比巨大的力量?哪怕在愚钝的读者也会说出是知识给予了香雪的这种神奇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便是这个小说的向读者彰显的道理,更是封闭在大山深处的台儿沟人唯一能够使自己改变命运的武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最早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弗兰西斯·培根说的,真理一直在拯救着那些应该拯救的人们。幸运的香雪有幸感受到了伟人的恩赐,他们必然在知识的引领下走出大山,用自己的坚强的胸膛拥抱五彩缤纷的幸福生活。通过香雪在台儿沟的唯一的初中生的独特身份,落实知识可以改变那些贫穷落后的面貌的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再次夯实小说赋予历史前瞻性的主题。这个教学任务是通过我们师生对文本的反复阅读,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接受、内化和建构。读懂了香雪的学生就是完成了对小说的语言文字的建构与审美的一个能力培养过程。
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之思维发展与提升
《香雪》一文虽然反应的是中国80年代初期的社会面貌,社会各方面的环境与21世纪的中国大相径庭,但是在主人公身上迸发出的人文精神在今天依然可贵。人类对真善美的恪守与追寻是大千社会亘古不变的,香雪正好是真善美的化身,我们的学生会欣然接受这个来自纯净善良世界的人物。在理解了作者对人物的社会意义塑造意图之后,我们要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学生研习任务。其中一个方向就是让学生们设计一个20年后的香雪形象,要求是根据文本的主旨,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手段。还可以设计一个方向,香雪和她的那些同村小姐妹们的不同生活轨迹,通过对比突出小说的主旨。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让香雪以一个成功人士的角色,写一个回忆录,主要是这些年自己的奋斗历程。通过这个教学环节,一方面加深学生们对主人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开拓学生们的自我审美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