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德厚镇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德厚镇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日期: 2009-8-27 6:01:33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德厚镇畜牧业的生产现状,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今后畜牧业生产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紧紧围绕“种、料、防”三个方面,着重“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八大工程,落实六大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进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科技知识普及与培训,提高科技含量,才能解除多年来始终制约着农村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枷锁,使德厚镇畜牧业得以发展壮大起来。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德厚镇位于文山城西北部,距文山城50余公里,此镇土地广阔,交通便利,是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是文山的北大门。全镇杂居8种民族,共有14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48个村民小组,共居住着7532户,人口35570人,全镇年末耕地面积45260亩,其中:田12430亩,地32830亩。在“十五”期间,我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畜牧业发展的各项科技推广方针、政策,采取强有力而切实可行的措施,把畜牧业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新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使我镇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畜产品大幅度增长,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保障了市场供应,丰富了群众菜篮子,使畜牧业养殖户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我镇畜牧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86.5元,同比增加38.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6%。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德厚镇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德厚镇畜牧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1.生产现状
   全镇畜牧业已由单家独户畜牧养殖经营方式逐渐转向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促进了畜牧业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的转变,使过去自给半自给畜牧业经济模式转向商品经济。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很大幅度的发展,2005年底为止,生猪存栏35800头,出栏38150头,出栏率为106.6%;大牲畜存栏10930头,出栏920头,出栏率为8.4%;山羊存栏3000只,出栏1510只,出栏率为50.3%;家禽兽 存栏58000只,出栏61600只,出栏率为106.2%;肉类总产量3288吨,畜牧业产值3790万元,推广人工受精猪2850窝,牛120头,家禽良种46000只;畜禽疫病死亡率控制标准为:猪3%、牛1%、羊2%、禽10%,到2006年末畜牧业各项指标比上年预计有增长,要计划完成以下指标:猪存栏38500头,出栏41590头;大牲畜存栏11500头,出栏1090头;山羊存栏3090只,出栏2000只;家禽存栏61960只,出栏66850只;肉类总产量3561吨,比上年增加8.3%;畜牧业产值4185万元,比上年增加10.4%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发展的有利条件
   2.1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
   在发展畜种类别上,宜畜宜禽。在山区与半山区2万余亩的杂木灌丛适宜发展牛羊,有25%的坝区水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适宜种养猪、牛、禽等,容易形成立体式养殖业规模,利用0.48万亩的退耕还林直杆桉树林带,可发展分散的小、中型规模的放养家禽。
   2.2乐龙市场的发展
   近几年来,乐龙生猪交易市场十分繁荣,年均生猪交易在10万头左右,远销到广西、广东等地区,如此好的销售优势,对德厚镇乃至文山州畜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2005年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乐龙生猪交易市场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项目,即将扩建为年销售生猪30万头的云南文山活畜交易市场,占地面积40亩,建设项目有: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厂、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冷库等,总投资1480万元,预计年产值3亿3900元,使之更好地带动全镇、全县乃至全州的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畜牧业体系。
   3.3个体户、专业户的发展
   目前,全镇共有200亩的人工种植黑麦草,200亩的种草养牛3户,户均存栏20头牛进人工改良,架子猪催肥共3户,户均存栏100头,养鸭专业户5户,户均存栏1000只,这些专业户以点带面,挖掘内在潜力,提高科技含量,可以拉动整个镇畜牧业的发展,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牵引着畜禽品种改良的步伐,使畜牧经济向协调、健康的方向发展,经济效益增产增收。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十五”规划期间,我镇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推广畜牧各项科技指标,虽取得一定的实绩,但我镇畜牧业发展仍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在生产和科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和问题。
   3.1防疫和检疫工作难于开展,防疫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兽医人员不足,村兽医科技意识低,动物防疫工作较为薄弱,防疫知识宣传不到位,导致畜禽各种预防注射没有按质按量地完成,没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造成畜禽的防疫密度上不去,发病率、死亡率处于上升的趋势,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畜共患病(口蹄疫、狂犬病等)大面积的扩散,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3.2圈舍环境条件太差,饲养方式传统化
   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圈舍比较原始简陋,饲养方式仍还采取放养或用绳子拴养的形式,随得随好,有啥喂啥的喂养方式,不能满足家畜的生长营养需要,致使在推广新科技养殖知识等方面难于开展利用,束缚着农村畜牧经济的增长。
   3.3养殖户缺少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饲喂技术方法
   我镇是一个山区与半山区的农业大镇,山区面积占全镇土地面积的65%,坝区与半山区面积占35%,畜牧业的生产仍处于自给半自给的经济模式。饲料资源(玉米杆、豆杆、青绿饲料等)丰富,但广大农民不能利用氨化、青贮等方法合理地调制饲喂家畜,难于使养殖业生产逐步地向社会化、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化,更不能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小农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3.4畜产品的深加工及其保鲜的开发落后,加工及保鲜技术处于空白
   有些地方由于交通不畅,地理位置偏僻,出现养出来的牲畜难出售的现象,因此影响了养殖转化中的各个环节,减少了畜牧经济收入,导致降低农民对畜牧养殖的积极性,阻碍了全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进程。
   3.5家畜的良种覆盖率、出栏率、商品率较低
   我镇畜牧生产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良种覆盖率、出栏率、商品率及个体产品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效益欠佳。全省动物出栏率水平为:猪、牛、羊出栏率分别为125%、30.2%和75%,而我镇005年的猪、牛、羊出栏率分别为106.6%、8.4%和50.3%。人均肉、奶、蛋平均全省为72.5KG,文山县为49.3KG,德厚镇为38.5KG。全省猪、牛、羊良种覆盖率达86%、30%和56%,而我镇的良种覆盖率仅达到72%、18%和30%。
   3.6畜牧生产结构和产品单一,质量不高,部分产品销售困难
   3.6.1产品结构单一,各种比例失调
   2005年肉类总产量3288吨,其中猪肉产量3024吨,牛、羊和禽分别为103吨、41吨和120吨,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92%。所以我镇畜牧业生产仍然处在以生猪生产为主导的生产形式,农户养大牲畜仅为了耕种役用的意识观念。
   3.6.2品种单一
   部分地区还是本地品种,不能适应乐龙生猪交易市场的需求。据统计显示:本镇的优良品种有76%的都是从西畴县的兴街、鸡街等乡镇引购。在畜牧科技推广过程中,猪品种改良工作、牛冻精改良及仔猪培育等都存在着推广迟缓,不能合理地利用饲料资源。
   3.6.3畜牧业养殖的科技意识比较落后,经济意识较低
   农户对养牛业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养牛只为了耕种田地、运输等役用,只有老龄、病、弱的才肉用观念,根本就没有想到养牛业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出此之外,政府领导对畜、禽品种改良没有高度重视,在种草养畜、牛的冻精改良、退耕还草等工作项目难于开展,无法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畜牧养殖场来带动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3.6.4具有市场前景的名、特、优、稀的品种数量少,规模小,生产发展步伐迟缓
   由于部分畜产品质量不高,销售困难,制约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发展对策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德厚镇畜牧业,以乐龙生猪交易市场为导向,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疫病防治为保障,以扶持龙头为突破,大力发展猪牛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其他畜禽,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加快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加速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十一五”期间我镇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八大工程,落实六大措施。
   4.1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结构调整。畜牧业要紧围绕结构调整这个重点,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牛、羊、鸡等草食畜禽,使猪的肉类产量占总肉类产量由92%下调到60%以下,其他(牛、羊、禽)肉类比例由8%上升到30%以上。在我镇经济建设第一区域优先发展名、特、优产业,在优化畜牧业生产上结构有重大突破;二是突出产业化经营。适应乐龙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创新,以推进畜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实现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紧密联系与乐龙市场的有机结合,根本目的是占有利的市场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对现有畜禽商品基地和重点项目,在进行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畜产品较集中的地方,应加快产地畜产品批发,提高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三是突出重点项目。要集中力量抓好中央及上级部门布置的良种繁育体系、动物保护、草地建设、退耕还草、社会服务化体系等工程重点项目。
   4.2抓好八大工程
   4.2.1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按照“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大力鼓励、扶持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创办发展畜禽养殖、加工、营销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年外销30万头的乐龙生猪交易市场。
   4.2.2畜禽良种工程
   坚持外引品种与选育本地特优品种相结合,加强以生猪和牛为重点的“繁、引、推”相结合的良种体系建设,加快猪和牛的人工授精网点及母本扩繁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与杂交改良体系。到“十一五”期末,德厚镇应续建5个村级牛动精改良点,使猪和牛的杂交改良种覆盖率分别为85%和45%。
   4.2.3饲草、饲料工程
   以饲草、饲料资源科学开发与利用技术为重点,加强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质检体系建设,加快人工种草,农作物秸杆氨化青贮和工业化饲料等生产与利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到“十一五”末,秸杆青贮和工业化利用率达40%以上,农田种草(黑麦草、黄竹草)及退耕还林(草)各5000亩以上。
   4.2.4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工程
   按照“产业生产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园区化、园区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和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分户饲养经营模式,重点实施优质肉牛、肉猪、肉羊基地,促进畜牧业生产从零星粗放生产向规模标准化方向发展。
   4.2.5人才培养和科技培训工程
   围绕畜禽繁育、饲料开发、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性技术为重点,加强对畜牧业科技人员、村室兽医、村干部的培训。
   4.2.6动物保护与畜产品安全工程
   围绕生产安全畜产品的目标,分期、分批建立完善镇、村级兽医防疫、检疫或监督体系,增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测的服务能力、确保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4.2.7市场体系与信息化工程
   围绕构建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和畜牧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级畜产品交易市场,场地批发及流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产销通畅的畜产品流通网络。“十一五”期间,根据需要新建和完善一批农村畜产品集市,完善文山县德厚乐龙生猪批发市场,新建羊和猪禽场地批发市场各1个,各县畜牧局建成畜牧业信息网页,各乡站建成畜牧业信息服务点。
   4.2.8畜牧扶贫工程
   按照进村入户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扶贫攻坚的作用,完善管理。各级政府必须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给以高度重视,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上帮助,在人才上支援,才能使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4.3落实六大措施
   4.3.1完善项目管理,落实责任制
   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管理,要把各项生产指标和技术措施分解到科技人员,实行首席专业负责制,使项目与效果和科技人员的工作业绩、年终考核、职称晋级、报酬等挂钩,实行奖惩制度,从组织和管理上保证领导和技术干部到位,增强责任心,保证各项指标的推广利用落到实处。
   4.3.2要加快畜牧业生产发展,必须依靠各种与畜牧业兽医有关的条例法规为保障。要加快本镇的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步伐,必须大力宣传《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云南省畜禽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条例实施办法》、《兽医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的法规条例,保证畜牧业发展立法顺利进行。
   4.3.3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鼓励个体、私营畜牧养殖经济
   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创新科技管理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全面启动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科技基础条件,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从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主,努力提高支柱产业—商品猪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制定科技创新示范,突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业重点产业的技术升级。
   4.3.4强化大力加强科学养畜技术知识普及与培训,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员、村室兽医人员、村干部和畜牧养殖户的科技知识,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要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变为生产力,必须经过一个科技传递过程,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班:(1)对在职技术干部的培训,大力推广从事畜牧业专业人员及管理干部的“两证”制(即除了取得的学历证书以外,还要对在职干部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技能证书);(2)对镇、村小组的领导干部进行多种与畜牧养殖知识有关的科技进行培训。比如对一般养殖技术(饲料的调配、作物秸杆的氨化、青料的青贮、猪牛的一般品种改良及发情母畜外部特征的鉴定,畜禽的防治知识及饲养管理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了一般的畜牧养殖适用知识,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因为他们是接触群众的第一媒介物,能够起到科技知识快速传递的良效;(3)对养殖户、专业户人员的培训。在农村生产者的文化程度及生产意识都很低,光靠领导干部和科研技术人员掌握科学养殖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广大生产者学会、掌握乃至于正确应用畜牧养殖实用技术,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拼弃自给半自给经济模式,使畜牧业生产逐步向社会化、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化,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就必须结合当地、当时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畜牧养殖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和宣传。
   4.3.5抓好典型做好示范,进行对新技术专题指导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推广,做好科技示范村、示范户,以点带面扩散辐射面逐步启动全镇的科技畜牧业发展。
   4.3.6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中央、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要适应新的形势,依托自身的优势,更新观念,做好市场,面向基层,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深化内部改革,积极参与流通,搞好技术装备和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后劲作用,提高科技含量,挖掘内在潜力,使德厚镇畜牧业经济增产增收。
   畜牧业是一项涉及多个技术环节的系统工程,是以科技为先导的开发性产业。必须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基地、畜牧养殖户三者运行机制,由县、乡、村组成的畜牧兽医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基地,对畜牧养殖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将良种繁育、冻精配种、配合饲料、秸杆青贮氨化、牛羊快速育肥、牧草种植、环境监控、畜产品加工、免疫技术、疫病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渗透到产业化的各个阶段中。使产业化的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打破产销脱节,部门分割状况。优化资源配置,利益均占、连心联体,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共同体。借助乐龙生猪交易市场的优势,开发德厚镇畜牧业名、优、特、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上规模、上档次,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出口创汇竞争力,发展壮大德厚镇畜牧养殖业。
   致谢:在论文写作期间,得到了云南农业大学文山学院赵运海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并得到德厚镇政府李才记的热情帮助,才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伙安福,文山州畜牧局谈“十一五”规划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七大工程,载《文山日报》,2006,6,28(1,4)
   [2]查阅文山县德厚镇畜牧站2005年末及2006年的畜牧业生产统计报表
   [3]参考杨和平主编《牛羊生产》课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171-1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