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游戏化“大课间”活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游戏化“大课间”活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日期: 2024/4/9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栾启凤

(泰州市周山河小学 江苏泰州 225316)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素质教育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下,教师、学校要重视学生德育与体制发展。借助大课间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传统小学大课间主要以广播体操、健美操等运动为主。学校。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运动的整齐度与队形方面,导致大课间趣味性缺失。不利于学生愉悦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游戏化大课间活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化“大课间”;身心健康;低年级
  
   引言: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环境要求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小学教学极大缩短了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与质量。大课间作为学生稳定参与体育运动的空间,学校要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通过大课间游戏化活动的设计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借助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化方式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在参与健康运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感受体育活动魅力的同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一、以生为本导向,注重游戏实效
   小学生眼里的世界是充满惊喜与未知的。在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能够保持小学生积极的参与态度,促使学生全体参与,共同发展。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深入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游戏化大课间的教学价值。在小学低年级大课间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入手,从思想上转变小学生对大课间的认识[1]。
   阳光体育是我国教育部门对大课间活动时间、次数、内容设计的依据。在进行游戏化大课间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游戏选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在传统大课间活动中,学校主要通过课间操、广播体操等体操训练锻炼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对学生队形的设计保证课间活动的有序进行。这种单一的体能训练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情绪。因此,在游戏化大课间设计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设计导向,发挥游戏的时效性。
   比如通过设计校园穿越、勇攀高峰等游戏锻炼学生体能,通过大冒险、山林穿梭等游戏发展学生柔韧体能。或者以拔萝卜,人心齐泰山移等集体性活动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在变化的大课间游戏活动中,学生时刻保持新鲜感,在侧重于不同身体素质锻炼的游戏中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通过良好课间活动氛围的构造培养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渗透健康运动理念。
   二、突出教育本色,构建校本游戏
   在游戏化大课间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游戏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体育健康发展需求与成长需求,更要凸显体育教育本色,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在阳光体育要求下,小学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通过自主设计大课间内容与项目发挥学校教育特色,适应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学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当地文化、学生特点选择跳绳、体操、跑步、球类等多种运动,通过自主确定内容,设计编排方式、活动时间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校本游戏是学校在办学文化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文化、社会面貌、民族体育等进行课间游戏设计的重要形式。校本游戏的构建有助于增添大课间游戏活动的层次性。学校可以将当地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与现代嘻相结合,借助现代化流行音乐吸引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舞蹈、体育游戏中积极参与,锻炼身体。
   学生在课间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穿上对应的服装进行舞蹈练习。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发展爱好,锻炼身体。在阶段性学习之后,学校在课间活动时间组织校园舞王争霸赛,促使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舞蹈对抗,展示学生风采。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学校可以开设不同的课间游戏。比如在北方较为寒冷的地区,可以借助冬天的冰雪资源引入滑冰等游戏活动。在南方地区梅雨季节,学校可以设计室内大课间游戏,比如躲猫猫、保龄球等。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课间游戏活动中增强大课间的生命力,保持学生参与兴趣。
   三、坚持因材施教,针对教育引导
   阳光体育为学生自主参与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指导与选择。小学生在参与游戏化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兴趣的挖掘与能力的激活,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不断发展[2]。在设计游戏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多样化游戏内容。通过游戏活动项目、活动难度的差异性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足球项目活动中,教师分别设计了盘带过人、足球穿越、蝴蝶穿花等游戏活动。在篮球项目中,以大灌篮、精准打击游戏为主,在田径项目中,则以趣味田径、小鸭快跑游戏等营造快乐体育氛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挖掘学生的运动特长,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活动设计要契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发挥大课间教学优势,借助游戏化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浓厚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游戏化大课间教学过程。老师要积极拓展大课间游戏活动形式与内容,为学生提供积极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靓.放飞大课间活动 优化小学体育教学[J].小学生(上旬刊),2022(08):124-126.
   [2]王玉棋,吴燕峰.以“拼图游戏法”实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超大内存”[J].体育教学,2021,41(01):23-24.

返回顶部